委员就“课后三点半”难题发声 部门回应:已在全市推行校内课后服务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委员彭小英是市二中第一附属小学校长。她表示,学生在校时间与家长上班时间不一致,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下午放学后无人看管,成了不少上班族家长的烦心问题。而应运而生的,是学校周边的无证托管站。此种现状,不仅给学生家长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此,彭小英建议,充分利用学校师资及校舍的优势,学校食堂为学生提供中、晚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中午为学生提供午休床位;同时,根据学校特色开展活动,比如组织帮助学生集中完成作业,适当提供答疑和辅导;开展社团活动,学生选择科学、体育、文化等不同的社团和兴趣小组进行活动;进行课外阅读或组织专题教育等。

    在坚持公益为主的原则下,所有活动由学校提供场地,对参与管理及授课教师进行适当的课时补助,在学校不盈利的前提下,收费可以采用政府购买部分服务、家长共同承担的模式。

    ▲某校外托管班,条件非常简陋 记者 戴凛 摄

    回音:11万余名学生享受校内课后服务

    孩子们放学了该去哪?这是个曾经困扰不少上班族的难题。为此,今年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彭小英、黄晓丽、李秋平提交了《关于在部分中小学做好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建议》,如今,株洲市城区及县城已有100余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启动校内课后服务。

    市教育局表示,2018年秋季开学前夕,天元区即启动“校内课后服务试点”,新马小学、栗雨小学、尚格小学和凿石小学申请成为校内课后服务试点校。在此期间各校整体运行平稳,课程设置合理;托管教师认真负责;管理精细到位;后勤保障有序;家长支持配合;无一安全事故。

    而在今年8月,我市正式印发《关于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课后服务时间、内容及收费标准等,开始在全市广泛推行校内课后服务。

    同时,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市教育局要求各校结合实际设计“1+X”课后服务项目,即以作业辅导为主,融入音乐、体育、美术、文体社团等活动。如今,课后服务已建立起家校合作、管理、督导、安全“四到位”保障机制,全力确保学生安全,并根据家长的不同情况,探索实行学生“弹性离校”。

    截至10月底,株洲市城区及县城已有100余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共为11.5万多名学生提供校内课后服务,分别占城区、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及学生总数的72.5%、63.5%。

    (记者 戴凛)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