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黄河村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刘文清

    来到宁远县九嶷山黄河村,纯属误打误撞。原本计划去癞子山游玩的,因为连续降雨,山体滑坡导致通往癞子山的山路无法通行。而此时,车子已经磕磕碰碰地上到了鲁观墟后面的半山腰上了。开弓没有回头箭,总不能又打道回府吧?

    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四人经过一番商量后,决定来一次随心所欲、信马由缰的旅行!车过鲁观中心小学,我们沿着右边的一条山道一直向前,向前,向前。越往里走,行人、车辆、村庄被我们远远地抛在了身后,只有呼啸的山风、斜细的雨水,伴我们一路前行。车窗之外,山越发的高大峻秀起来,养眼又宜人。深呼吸一口,似乎与青山秀水融为一体了。我们感觉自己正在往水墨山水画里深入行进。

    车行一个多小时后,在经过“小东江”、“默烟朋”的指示标牌后,耳际隐约传来山洪的巨大訇鸣声,脚下的水泥路也走到了尽头,我们不敢贸然再往里走。此时,一个村庄呈现于我们面前。这是九嶷山风景名胜区内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它安静地坐落在大山深处,沉静安逸,淡定从容,与世无争。二三十座房屋,散落在山脚下、半山腰上,村民以种植为生,也经营山货,贴补家用。这突然出现的小山村,给这大山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也让我们好一阵惊喜。把车在路边停放妥当,我们向老乡一打听,得知这个村大名黄河村,属于九嶷山瑶族乡管辖,全村两、三百号人口。让人疑惑的是,在这远离城镇、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居然还有一个黄河村,为何以黄河命名?有何历史和说法?我们不得而知。待雨稍有停歇,我们便向村后的山上走去。

    时令正是清明节,放眼望去,一簇簇的杜鹃花,漫山遍野地盛开,如一团团激情燃烧的火,将山野点缀得鲜艳夺目、娇艳欲滴。雨后初霁,远山如黛,山头云雾缭绕,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清新的味道,令人心旷神怡。我们往后山走去。山道两旁,有竹子簇拥着,竹枝上滴落的雨水,打湿了鞋子和裤脚,我们全然不顾。竹林里,一株株新嫩的竹笋破土而出,煞是喜人。此时此刻,一颗蛰伏已久的心被彻底激活了。“老夫聊发少年狂”,我们竟然孩童般地欢呼雀跃,躬身钻入竹林之中,忙着掐

    竹笋,不亦乐乎。不一会儿,手上就有了满满的收获。

    不知不觉,时间已近晌午,环顾周边不见一家饭店,附近也没有农家乐。我们便与老乡商量,可不可以借他家的厨房,搞餐饭吃?老乡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请求。食材从何而来?老乡说家里喂有土鸡,也有自己熏制的腊肉,地里种有青菜,都是原生态、纯自然。从山上采摘的竹笋,不正是中餐最好的山珍?我们向热情的老乡支付了一只土鸡和两斤腊肉的费用。

    四个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汽湘负责捉鸡、杀鸡、去毛,亮哥负责洗碗、烧火,成老师切菜、主厨,我负责洗菜、打下手。厨房是农家老式的土房,灶是铁制的三角架,烧的是木柴,老乡免费提供猪油、食盐、辣子、老姜、大蒜、酱油等。一番忙碌之后,饭熟了,菜也上桌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内心充溢着无限的成就感。我们用木板加小板凳拼搭成简易的饭桌,因陋就简,或站着,或蹲着,或坐着,就吃开了。竹笋炒腊肉,清脆、爽口、香咧,土鸡汁香、肉实、味甜。一时间,饭香、菜香弥漫在整个厨房,肆意地浸入我们的每一个毛孔,抚慰我们的肠胃及每一个器官!

    曾经的四位农家子弟,少小离家,在外求学、创业、成家,一年到头即便是屈指可数的一两次回来,也是来去匆匆,做客似的,绝少自己动手,煮饭炒菜。而今置身于这样的厨房、这样的环境中,做饭、炒菜、用餐,感觉无比亲切、温馨、自然,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二三十年前的童年、少年生活!我们大快朵颐,无拘无束,馋态尽显。用烧着的木柴点烟,看火苗在眼前闪烁缥缈,照亮着不再年轻的脸庞。这情景,让人不自觉地想起了爷爷、父辈们的生活场面。这餐饭,可以说是吃的美味,吃的惬意,吃的爽抖,值得回味终生!

    宋代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我想,真正的旅行,其意义无不在于:不刻意追求名山大川,不刻意追求山珍海味,好的心境、好的旅伴,心无羁绊,随心所欲,物我两忘,才是其至高无上的境界。

    此次黄河村之行,给了我们对于旅行意义的理解和诠释!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