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床单打补丁的“抠”老人 自掏20多万元助轮椅上的人尊严出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记者 肖蓉

    78岁的陈瑛,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喜欢戴着鸭舌帽和黑框眼镜,胸前总是别着一枚闪闪发亮的党徽。这位在外吃饭把剩菜打包,家里床单打着补丁的老人,却发起无障碍出行服务项目,拿出自己和老伴多年的积蓄20余万元,购买了我省首台无障碍出行服务车。

    今天是国际残疾人日,联合国设立这个节日的初衷,就是旨在促进人们对残疾问题的理解和动员人们支持维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而陈瑛购买的这辆无障碍出行服务车就像是残疾人朋友的公交车,帮助他们有尊严地“走”出了家门,融入了社会,甚至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无障碍出行服务车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受访者供图

    ▲陈瑛参与助残公益活动 受访者供图

    不用抬上抬下

    让坐轮椅者有尊严地出行

    “这是爬楼机,不要人背就可以下楼。”11月28日,家住天元区的唐师傅要去医院做残疾鉴定,高兴得逢人就主动打招呼。这一次,他不再像以前一样,需要四个壮汉帮忙抬上抬下,狼狈不堪了。

    爬楼机就像机械脚,唐师傅坐在上面,志愿者轻松控制按钮,唐师傅一步步下了楼。一辆印有“无障碍出行服务车”“共产党员捐赠”的面包车早已停在楼下。车门从后侧打开,无障碍升降机的平台缓缓落地,唐师傅坐着轮椅移上平台,平台自动伸缩,将唐师傅安稳送进车内。志愿者驾驶着服务车,载着唐师傅朝医院驶去。

    这辆专门为坐轮椅的残疾人服务的无障碍出行车,在湖南省内属首辆,自2015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已服务了我市300余名残疾人士及行动不便的老人,服务累计近6000人次。

    一个悲痛的故事

    催生温暖的想法

    陈瑛为残疾人服务的想法,源于一个悲痛的故事。

    2010年,陈瑛的大女婿突发脑溢血导致瘫痪,直至离世。大女儿照顾丈夫5年半的那段往事,让陈瑛深刻感受到了家有残疾人的艰辛。经济上、精神上,残疾人家庭的压力都很大,出门打车成本较高,同时上下车都需要人抬,很不方便。

    有感于此,陈瑛和大女儿陈志征集100多名志愿者组建微信群,成立“株洲市益云公益协会”(现已更名为株洲市益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又陆续联系上我市300多名重度残疾人入群。

    残疾人通过电话或者微信预约车辆,志愿者就会提供免费上门服务。从此,这辆无障碍出行服务车穿梭在株洲市的大街小巷,成为专属残疾人的公交车。

    轮椅舞蹈梦、脑瘫者写作梦

    在他的帮助下实现了

    唐波一直有个舞蹈梦,可在她25岁时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从此被禁锢在轮椅上。陈瑛四处奔波,帮她募资购买了4辆舞蹈轮椅。唐波45岁时,终于在轮椅上开始了舞蹈人生。

    她组建了全省第一支专业轮椅舞蹈队,队里有因脊椎血管畸形而坐上轮椅的大学生;有先天疾病造成双脚变形的残疾人专干;有我省首例Wolfram综合征患者;年龄最小的12岁女孩,则因6岁时练习舞蹈发生意外造成脊髓受损……

    为了方便舞蹈队员们去长沙学习排练,陈瑛专门叫司机驾驶无障碍出行服务车多次护送。后来,这支轮椅舞蹈队不但在全省比赛中获奖,还受邀参与了首届全国肢残人轮椅马拉松健身赛上的开幕式演出。

    无障碍出行已成为一项日常关怀行动。在为残疾人朋友的频繁服务中,陈瑛意识到,不仅要方便他们出行,更需要打开他们的心怀。

    在一次陪伴残疾人朋友秋游的活动中,陈瑛认识了29岁的官松源。小官因脑瘫,从小无法流利说话和自如行动,母亲独自将他拉扯大。为了鼓励小官多动脑、多动手,陈瑛得知他对文字有浓厚的兴趣后,给他布置了个小任务——为每次服务活动写总结报道,并奖励他每月300元稿费。

    如今,小官爱上了写作,不仅在网上写一些文章挣点零花钱,还写了诗歌200多首,文章50多篇,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正准备将作品汇集出书。母亲短时间外出,他也能自己买菜做饭了。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