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教院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吴波

    离开教院,已经22年了。

    说起我的母校教院,现在很多株洲人会觉得陌生。教院全名株洲市教育学院,后来更名为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并入湖南工业大学,当年的校址就在如今的奥园小区里面。

    国庆假期到奥园小区的朋友家做客,又一次站在熟悉而又陌生的门口,以这样的方式回到阔别已久又面目全非的母校,我的脚步既期盼又迟疑,心里更是五味杂陈。

    任凭内心的波澜,终于还是走进了小区。我第一时间“检索”出了当年教学楼的位置,当时全校的同学们都聚集在这唯一的教学楼里上课。还记得,在教学楼一楼大厅,有两部插卡式电话机,在那个手机还是奢侈品的年代,这两部电话机前总是排着长队,好几次我也是从教室被叫下来,站在电话机旁等待校外的传呼。我们的教室在五楼,教室楼层高,同学们的求学热情和活跃程度也非常高,教室西侧的那个大厅,俨然是大家课间的后花园兼运动场,同学们喜欢在那里聊天嬉戏……此刻,真想把同学们悉数邀约回来,在大厅里再现当年的欢乐和热闹。

    站在这片曾经穿梭过无数遍的土地上,很快便找到了图书馆的位置。当年,图书馆一楼住着我们大一时的班主任朱老师,朱老师年轻漂亮,为人很好,同学们把她当姐姐看待,可是不到一年时间她就离开了我们学院,从此再也没有见过她了。图书馆二楼有听力教室和计算机房,管理听力教室的高老师嗓音不错,经过那里经常可以听到她优美的小曲。计算机房永远是那一位戴眼镜的男老师,他在讲台上讲DOS命令五笔输入法时,激情飞扬,不时往上推一推架在鼻梁上的眼镜的动作至今记忆犹新。教院的图书馆藏书并不多,较之于现在的大型图书馆,只能算是一个功能图书室。记得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我开启了疯狂阅读模式,图书馆的藏书我几乎全翻看过了一遍。

    再往前一点应该是宿舍和食堂了吧。二十多年过去了,依然记得当时三栋宿舍楼并排而立的建设格局,依然记得门卫汤师傅的醴陵口音和在他那里煮出的方便面的味道,依然记得为了约出心仪的姑娘而站在女生宿舍楼前等待时的尴尬……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在食堂打饭时,男生总喜欢和班上熟悉的女生一起排队,这是因为男生饭量大,而女生往往斯文,她们的饭菜可以分出一部分给吃不饱的男生。我在想,我能长出近一米八的个子,除了热爱体育锻炼,是不是也得感谢当年她们的“接济”?

    食堂下面便是灰黑灰黑的煤渣足球场了,记忆中球场两端总是立着没有球网的球门,只再每年五月举行校园足球赛时才可以看到雪白的球网和用石灰撒就的边线,球场四角还会有竹竿制的角旗。恍惚之中,我仿佛看到了身着蓝色球裤白色球衣在球场奔跑的自己,仿佛听到了外语系女生别出心裁的加油口号。我在心里暗暗地想:那个直入教工队网窝的抽射我一定要再大力一些;那个回防导致手球的兄弟一定要把你的手臂放在裁判看不到的位置;身材不高的守门员队友扑出教工队的点球时,一定要记得标志性地向上摇一摇手指……

    朋友的电话催促,打断了我思绪的蔓延。多少次流过心田的记忆,多少次淌过心间的怀念,此刻离我是如此之近又如此之远,眼前的一草一木都在告诉我,这里已经改变,我再也无法重回教院了。想到此,已是心生酸楚,簌簌泪下。

    晚上从朋友家出门,街道繁华,人流如涌,在我毕业多年后修建的湖南工业大学灯火通明。到家后,我翻出了去年工大寄给我的60周年校庆的邀请函,老婆对我会心一笑,她知道,母校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我对母校的记忆不灭、精神永续。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