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七十年的发行历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10000元面额的第一套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已于8月30日发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新版人民币包含: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中国人民银行介绍,新版纸币提高了票面色彩鲜亮度,优化了票面结构层次与效果,整体防伪性能也提高了。

    “人民币”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何地,又是如何悄然进入中国老百姓生活的?

    最高面额5万元的第一套人民币

    1949年1月,北平解放,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到北京。全国解放后,各大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人民银行相继成立。1951年年底,除西藏自治区和台湾省外,全国范围内货币已经统一,人民币成为中国的合法货币。到1953年12月,人民币发行券别有1元券、5元券、10元券、20元券、50元券、100元券、200元券、500元券、1000元券、5000元券、10000元券、50000元券等12种;版别共62种。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

    第一套人民币的票面图案十分丰富,选择了工业、农业、商业、纺织、交通、运输、工厂和矿山等当时经济建设和新社会人们生活的图案,体现了第一套人民币的历史意义、地位及作用,生动展现出中国解放事业及建国初期人们的政治、生活、文化、社会百态。其中“水牛图”“打场图”“帆船图”“马饮水图”“蒙古包”等票面图案,是那个年代中国老百姓熟知的钞票图案。

    第一套人民币种类繁多,币别复杂,有12种面额62种版别,加之年代久远,有些版别流通稀少,如今想要搜集已十分困难。第一套人民币中有不少品种,被誉为藏界的珍品与精品,品相尚可的全套市值已在数百万元以上。即便如此高昂的市场价格,要集齐第一套人民币的热望,仍让众多藏家孜孜不倦、梦寐以求,全套及个别品种的市值仍在不断攀升,迭创新高。

    人民币在发行之初,至少有五种称谓,即中国人民银行钞票、新币、中国人民银行券、人民券、人民币。“人民币”一词,也有着其历史演进的历程。这一历程,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国家统一的进行,及至新中国的成立,才最终确定下来。

    第二套人民币出现3元面额

    1955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10000,即第二套人民币1元兑换第一套人民币1万元。

    第二套人民币共10种,简化了品种,统一了版别(各面额钞票只有一种版别、一种图案),降低了面额(最低面额1分,最高面额10元),方便了群众。

    第二套人民币中出现了3元面额,这在第一套人民币中不曾出现,在后来的几版中也再未出现,实为人民币发行史上的“孤例”。

    第三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62年4月20日开始发行的。与第二套人民币比价相等,并在市场上与之混合流通。这套人民币与第二套人民币相比,取消了3元纸币,增加了1角、2角、5角和1元,共计4种金属币,保留了1分、2分、5分纸币及硬币。第三套人民币1962年4月20日发行枣红色1角纸币起,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前后历时38年。

    第四套出现百元“大钞”

    第四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87年4月27日至1997年4月1日发行的一套货币。

    第四套人民币的最大创举,乃是出现面额50元、100元“大钞”。此举极大地方便了经济快速增长之下的经济结算与消费支付,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共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共计8种面额,其中1角、5角为硬币,1元有纸币、硬币2种。

    第五套人民币继承了中国印制技术的传统经验,借鉴了国外钞票设计的先进技术,在防伪性能和适应货币处理现代化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各面额货币正面均采用毛泽东主席建国初期的头像,正面图案首次“统一”。

    (摘自《北京青年报》《文摘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