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活观念大比拼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到了晚年,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老人说:“活到这个岁数了,就这么凑合着过吧。”他们怕给子女添麻烦,于是对身体凑合;他们总觉得老了打扮也没用,便对自己凑合;他们不再出去交际,开始对生活凑合……

    但也有这样一群老人不“凑合”,他们觉得“夕阳”才最美,退休了不要再为工作烦忧,获取了大把时间后,当然要过得越来越精致,他们会花更多时间来打扮自己,学习新技能,结交新朋友,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

    对于人生的“后半场”,到底凑合不凑合?老人有他们的见解和故事。

    “凑合”派

    1、老伴去世后

    她开始对生活“凑合”

    家住芦淞区沿河社区的李爱平,今年70岁了,最近,社区里组织老人重阳节活动,她没有报名,就坐在家里看着电视打发时光。

    “出门一趟太麻烦了,我也不喜欢交太多朋友。”李爱平老人说,几年前,自从老伴去世后,她的生活方式完全改变。“不想出门,也不想打扮,总觉得生活失去了一种依靠。”

    她开始对生活凑合,不再打扮,也不再买新衣服。她对交际更是凑合,不再主动与朋友来往,也不参与他们的任何聚会,完完全全把自己“关”了起来。

    对此,去年开始,社区“银发帮”的志愿者上门为李爱英进行志愿服务,以同龄人的身份,与她聊天,做心理疏导,尝试转变她的生活状态。“希望她不要‘凑合’,未来还是有很多精彩的。”“银发帮帮主”贺菊秋告诉记者。

    2、 一日三餐凑合吃

    身体敲了“警钟”

    家住渌口区向阳社区65岁的陈玉芬,对自己的身体就一直凑合,60岁时的健康状况与同龄人差一截。

    “之前吃饭就随便吃一点,我觉得没必要吃那么好。”陈玉芬说,她经常和老伴一起,一个菜凑合着吃一天,也很少吃荤菜,每次去菜场或者超市,都会买打折或者便宜的菜,长久下来,她还摸索出“菜价什么时段最便宜”。在老人家看来,一是为了节约,再则人老了,没必要吃的那么好。

    正是这样的生活习惯,5年前,刚过60岁的陈玉芬因营养不良摔成腰椎骨折。出院后,她的腰部用不上力,她的儿子只好每天来家里做饭。腰伤渐好,她感觉儿子的孝心是一种甜蜜的负担,多次劝说儿子不必每天来做饭。可儿子回想母亲之前吃饭总凑合导致营养不良,于是不放心,仍旧每天来给陈玉芬做一荤一素。

    “一直都这么凑合着过,发现到现在,好像也给孩子添了一些麻烦。”陈玉芬说。

    “精致”派

    1、出门必打扮

    为每一个聚会精心挑选衣服

    见到刘红玲时,她一头紫色的波浪短发、深绿色旗袍,妆容精致,身材匀称,一点也看不出已经有63岁的年纪。

    她跟记者说,退休后,除了带孙的两年,时间一下子就充裕起来,因为身材姣好加上会打扮,她成为楼下一家裁缝店的模特。

    “大概是因为我穿着好看,品位也足够吧。”说起这些,刘红玲神色里充满自信,这种自信,源于她长久以来对于时尚与美的追求而来,她形容自己的生活里,美是不可或缺的,这是从自己年轻时就接触到时尚有关。

    她记得,儿时对于美的概念,是受母亲的影响,在那个衣着单一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母亲会烫着一个小卷,穿着一双皮鞋出门,非常精致。20岁开始,刘红玲便用上了口红、做起了头发,穿上当时最流行的喇叭裤、百褶裙。

    如今已经年过六旬的她,依然也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会和女儿讨论当下流行的口红色号和发色,也会时不时和女儿或者姐妹一起,去逛街买衣服。“常常逛一次街就买回一大堆衣服,但很多衣服其实就穿那么一次,或者干脆忘记穿。”刘红玲笑说。

    在她看来,对于精致生活的追求,和年龄无关,她会为了每一个聚会精心挑选衣服,哪怕只是出门丢个垃圾,也要打扮一番。“最重要是自己开心了。”

    2、学无止境是“精致”

    72岁的罗金莉老人,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的老太太。在沿河社区,她是出了名的“学习达人”,只要社区里有什么技能学习活动,她都会参加。

    “在退休之前,我唱歌、跳舞都不会,但退休后我都报了名。”罗金莉说,在社区艺术团,她从一名学员,渐渐成为一名主力。她形容那段时间学习生活:每天很早起床,把孙儿的早饭做好后,便出门到艺术团排练和学习,到了下午孙儿放学前,再回家做饭。她说,每一个唱腔和咬字的发音,她都会很细心地请教其他的社团成员。

    前段时间,社区开了一堂智能手机使用的课程,她也报名参加了,在她的想法里,是想紧随当下潮流的。“除了一些自己本身就喜欢的东西,什么东西流行,我也会去学习的。”

    正是这样的“好学”,也带动了他的老伴。如今,老两口会一同报名学习技艺,而她下一步的想法,则是报名参加株洲晚报老年大学里的一些课程,结交更多的朋友,学到更多的好知识。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