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陪伴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家长们是否想过,自己的陪伴方式正确吗?孩子们到底需要怎样的陪伴呢?
▲故事
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是陪伴孩子的第一步
提起对于孩子的陪伴,四年级学生浩浩的爸爸李先生有一肚子苦水。李先生和夫人经营一家花店,每天清晨就要去鲜花市场进货,店面一直营业到晚上九点多钟,浩浩大多是由爷爷奶奶带着。
李先生也知道陪伴的重要性,所以会有意识的抽时间来陪伴孩子,但是孩子似乎并不领情,父子面对面总是无话可说,李先生想要挑起话题也不知道说什么,只能问浩浩的成绩和在学校的表现,但是每每谈及,孩子总是敷衍几句之后又不再说话,而浩浩在面对同学的时候则有说不完的话,这让李先生感觉,同学的陪伴对浩浩来说比家长陪伴更“讨喜”。
“面对这一情况,第一步要做的是建立家庭之间的情感链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文辉说,我们可以理解李先生和夫人的工作都非常忙,但并不能以此作为不陪伴孩子的借口,“这个时候家长必须要在孩子和花店之间做出一个选择,如果选择孩子就需要将大量的精力从花店抽离,投入到孩子身上。”
李先生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将带孩子的工作承担下来,将孩子纳入自己的生活圈,用心地去观察孩子的言行,了解孩子的喜好。刚开始孩子仍然会拒绝沟通,这个时候只要陪在孩子身边即可,如果开始表露出沟通的意愿,可以跟孩子聊聊兴趣、爱好等内容,但是要规避学习,在正常的亲子关系建立之后,孩子自然就会表露出对于家人陪伴的需求。
▲溯源
生理变化引发心理变化
陪伴学习成为亲子互动的重要内容
那么为什么孩子明明需要,但是却会表露出对于陪伴的抵触呢?首先肯定是因为李先生的陪伴方式出现了问题,其次也有孩子年龄特点的原因。
“其实在小学阶段,孩子对于陪伴的需求表现并不明显,或者说这段时期的陪伴需求其实是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刘文辉说:“没有表现和被压抑不代表不需要,而是更需要家长倾注更多的心思来进行挖掘。”
刘文辉说,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刚刚度过了3至6岁的俄狄浦斯期,随着荷尔蒙分泌的变化,开始进入了性心理发育相对迟缓的潜伏期,孩子所关注的点也从自身转移,加之进入小学开始学习知识,所以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习和生活上。
这段时间的孩子,开始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和影响,因此容易产生做作业容易走神、上课不专心、谈话内容跳跃等表现。
“随着孩子状态的变化,家长的陪伴方式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刘文辉说,由于孩子年龄尚小,当遇到挫折的时候需要家长的陪伴,才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小学阶段,陪孩子学习就成为陪伴最重要的内容。”
▲目标
成为孩子的“知心人”
与孩子一起探索世界
▲技巧
这些小方法
能让亲子陪伴变得既有趣又有效
穆逸说,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还在学习生涯的蹒跚学步阶段。所有的学习活动对他来说都是新的,需要一点一点地养成,家长既是教导者,也是陪伴者,对于孩子的成长和不足,家长要以接纳和爱的方式帮助孩子。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陪他玩耍,父母只能同时扮演家长和同伴两个角色。家长可以制定一个“家庭日”,也就是说,这一天无论大人和小孩都不能安排其他事情,大家一起活动。
对于孩子来说,很多内心的言语是不会说也不敢说的,家长们可以在家中设立一个“邮筒”,将写给对方的话投递到“邮筒”里。
对于家长来说,陪伴不代表一味的容忍,也需要树立一些家庭规则共同来遵守。在生活中,家长总是不自觉地用自己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做事,而有了跟孩子签订的契约,家长便会有意识地做些改变,这对大人自己来说,也是非常有益的事情。
(记者 周游)
“首先需要向诸位家长明确的是,陪伴孩子学习不是指陪着孩子上课和写作业,而是陪着孩子去学习和探索整个世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穆逸说,这种陪伴既包含学习书本知识的陪伴,也包含孩子探索世界学习生活的陪伴,“陪伴学习一项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家长成为孩子的‘知心人’,让孩子愿意向家长分享他所经历的一切,并在家长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三观。”
“陪伴的基础是平等。”穆逸告诉记者,要做到真正有效的陪伴,家长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放下“一家之长”的身份,以一种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和互动,“如果孩子的每一次分享都只能换来家长高高在上的评价和说教,那孩子会很快丧失分享的乐趣。”
陪伴学习的目标,是加强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和理解,实现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同频,良好的学习陪伴会有很多具体的表现方式,例如当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家长也拿起一本书在边上看;在吃饭或者放学回家的时候,孩子会主动说起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
陪伴孩子学习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陪伴孩子一起去寻找他的兴趣,这种兴趣可以是各种课外培训班,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养花、喂狗、做饭等等小事,目的就是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找到心灵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