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民国好爸爸,这几位肯定榜上有名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柳亚子全家福(右三为柳亚子,左一为柳无忌)

    俄国著名作家别林斯基说:“有理智的爱,大概是父母与儿女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现代著名诗人柳亚子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儿女的就是这种有理智的爱。

    柳亚子出身诗礼人家,在家庭教育中,他主张存儿童稚朴天性,从不摆“老子说了算”的家长作风。柳亚子把父子关系视作朋友关系,柳亚子称呼儿子为“小友”,当时,儿子柳无忌相继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北京清华大学求学,每到暑假回家,柳亚子就让儿子与他一同睡在书房里,父子亲热得如同密友。

    1926年,柳无忌立志研究传奇人物苏曼殊,准备为他撰写年谱,并编辑一部全集。苏曼殊虽是柳亚子的朋友,但柳无忌身边所收藏的苏曼殊作品及有关资料并不多,因此研究工作困难重重。

    柳亚子得知后,全力以赴支持书籍的编纂工作。恰逢酷暑,柳亚子在资料室里帮助儿子查阅资料,搞得大汗淋漓;而且他不怕费时费力,承担了整个《苏曼殊全集》的编订和抄写工作。柳亚子对待其他子女也是如此,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鼓励孩子去努力实现人生目标。

    陈鹤琴 必须用好三把黄金钥匙

    陈鹤琴是现代著名教育家,他曾经说过:“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

    陈鹤琴共有七个子女,这在民国大师级人物中算是比较多的了。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陈鹤琴不仅坚持要给他们以健康的体魄,还在培养孩子勇敢的心理上下工夫。长子陈一鸣小时候,每逢炎热的夏天,就害怕打雷。这时,陈鹤琴就带他到房间外的露台上。指着乌黑的云层对他说:“那一片乌云多么像一只狗呀,看得出么?前头是狗的脑袋,后头是狗的尾巴。”陈一鸣被逗乐了,此后渐渐地就不怕打雷了。

    陈鹤琴一家住在上海时,每天晚饭之后往往是一家人最热闹、最快乐的时光。这时,七个孩子和爸爸妈妈聚在一间屋子里。妈妈和大女儿秀霞弹琴,大家一起唱歌。有时候,孩子们要爸爸表演。陈鹤琴就弹起那把从美国带回来的曼陀铃,唱起外国民歌。陈鹤琴的嗓音并不算太好,但他唱得非常投入,孩子们也愿意认真欣赏。

    叶圣陶 家庭圆桌会议每天都要开

    ▲陈鹤琴一家(左一为陈鹤琴)

    ▲叶圣陶(前排右)与三个子女合影

    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对叶圣陶的子女教育十分推崇,他曾评价说:“我佩服圣陶兄和夫人能够让至善兄弟长成在爱的氛围里,却不沉浸在爱的氛围里。”

    叶圣陶有三个孩子,他给这三个孩子起名叫:至善、至美、至诚。真善美是叶圣陶一生的追求,他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有这样的品质。

    在叶家,每晚的家庭圆桌会议都会如期举行。吃完晚饭,油灯移到桌子中央,叶圣陶戴起老花眼镜,坐下来改孩子们的文章。三个孩子各据桌子的一边,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挑错。叶圣陶指出文中可笑的谬误,孩子们就尽情地笑起来。叶圣陶边看边问:这儿怎么改?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父亲和孩子们一起围桌而坐修改文章,多么温馨和谐的画面。

    叶圣陶还有一副对联,概括了他对做人的一种追求:“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对子女们影响很大。它的意思就是得失要把它看淡,然后做人就要勤勤恳恳的,像孺子牛一样。

    (摘自《北京青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