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救救德钦们?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谭秋茂

    热心的刘德钦不顾做过心脏支架手术的身体,在渌口区菜码头冒险救下两名女童(详见本报4月6日A06版)。因用力过度,导致支架可能移位,在县级医院住院后疗效受限,转院治疗又苦于高额费用而陷入困顿(详见本报4月15日A10版)。

    2004年10月23日,重庆开县一辆载有19名乘客的中巴遇险冲进深达5米的池塘,村民金有树带病跳进冰冷的水中砸窗救下所有人。自己却因长时间浸泡病情剧变,举债治疗数月,因后续治疗费告借无门而病死家中。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义”是文化得以承继的一条经久不绝的重要脉络。“解衣以活友”“从井以救人”“舍生而取义”历来为浩然正气。正是这种正向价值观的代代相传,古代才有像关云长、文天祥、谭嗣同等这样义薄云天的英杰,今时才有如戴碧蓉、金有树、刘德钦这般的好人。

    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这样的说辞已有时日,现实中还是有好人在孤寂和悲怆中艰难地生活。社会公众在消费有限的物质时往往能引发本能的危机意识,然而在过度消费无形的精神财富时似乎没有侵骨的认知。信,是传统核心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无序消费诚信导致缺失给社会带来的乱象已不堪言表。义,是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因子,如果德钦们换不来大义的公知,“义”也许会渐行渐远。

    德钦们的行为是见义勇为的壮举,当今社会有奖掖的一些制度。然而,当他们不了解政策,不懂得如何申报,抑或他们都甘愿事后“默默离开”“默默奉献”,独自承受因此带来的生命的磨砺时,社会该怎样才不缺位?

    德钦们拯救的是他人,他们的“义”给被救人以重生,这种“义”必将惠及需要的人,包括一切公众。如此,面对德钦们的窘迫,甚至危亡,谁人还能漠视?

    金有树病故前留下一句话“我救了19人的命,现在谁来救我的命?!”生的渴望,估计在刘德钦的内心已经有无数次同样的呐喊。

    人心都有一把尺子,于情充满温暖,于理凸现公平,于法彰显正义。不做看客,勇向大义,用这把尺子度人的同时不忘度己。苛责自己善以待人,则义之薪火得以燎原,人间亦将洒满阳光。

    因此,救德钦们,就是救大义,也是救自己!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