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如何以植树比喻做官?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清朝定都北京后,朝廷很重视植树,护河堤,防风沙。乾隆皇帝更是身体力行,倡导植树造林。他曾多次巡查京城的树木种植情况,并根据北京地区的气候和土质特点,提倡多植柳树和槐树,出台了很多植树奖惩措施,还写下了一些有关植树的诗。

    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有乾隆植树碑一通,正面刻有乾隆御笔题写的《种松诗》一首:“清明时节宜种树,拱把稚松培植看。欲速成非关插柳(柳最易活,折枝插地即成,根亦易长,种树十年计盖谓此。若松柏二三十年尚不入观也),挹清芬亦异滋兰。育材自合求贞干,絜矩因之思任官。待百十年讵云远,童童应备后人观。”落款为:“种松戏题,丁未仲春中浣御笔。”据说此碑原为圆明园遗物,在八国联军焚毁圆明园后移至未名湖畔。

    乾隆在诗中阐述了两个道理,一是清明时节宜多植树。植树好处多多,除了可绿化家园,观赏美景之外,还能预防风灾,改善生态环境。二是以植树比喻做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他解释说种柳树最容易成活,插枝即可,而且生长快,十年就可以成材,而种松树则不然,二三十年也很难长成参天大树,成林遮荫。做官和种树一样,不能立竿见影,马上见到成效,也许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后才能见到效果。所以当官不能一蹴而就,要有实干精神,心怀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前人植树,后人乘凉。

    (摘自人民网)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