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书名:顾城·故城

    作者:凤凰网文化

    出版社: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时间:2015.10

    定价:49.8元

    内容简介:

    《顾城·故城》是源于纪录片《流亡的故城》中芒克、杨炼、谢冕、唐晓渡、西川、肖全、文昕、友友、宋新郁的访谈全集。

    书中收录七十余幅照片,从北京到新西兰,二十余幅手稿,从家信到遗书,私人画作、死亡证明、委托书证书等全方位展现诗人顾城的一生轨迹。

    2014年,随着顾城情人李英的离世,我们试图以“人”的角度还原顾城的情感悲剧,回望文革结束后“唤醒了中国这头东方睡狮”的诗歌,以及被知识分子冠以“思想最自由”的八十年代。

    微言

    要不要学外语

    严复先生某种程度上可以算作中国近代翻译界的祖师爷,他提出的“信达雅”在今天依然是翻译工作的基本原则,然而,这个原则在清末有时候会成为翻译工作难以企及的上线。

    这是因为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知识分子在刚开始接触西方文化时,发现很多概念在中文世界中没有合适的词汇可以与之对应,换句话说,在当时的清帝国,即便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中,一些西方世界的概念(如liberty)都是闻所未闻以至于不知该如何描述的。

    同样,中文世界中有一些词汇,在其他民族的语言中也可能会有不知该如何描述以至于没有词汇可以对应的情况出现,比如说“礼”这个字,它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方式”、“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生活秩序”、“祭祀活动的行为规范”等深厚宽广的内涵,不走入中文世界的殿堂,是难以精准领悟的。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每种语言和文字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人类的认识世界非常广阔浩瀚,没有哪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将其全部覆盖,我们每多掌握一种语言,就能多理解一种描述世界的方式,看到更多关于世界的细节。

    亚马逊雨林中的原住民语言里,用来描述绿色的词汇多达好几十种(有学者认为有50多种),爱斯基摩人用以描述冰雪的词汇丰富繁多,他们语言告诉我们,原来绿色有这么多的层次,冰雪有这么多的细节,这是东亚地理环境所不能给我们的感悟和理解,正如清末一些读书人难以理解一些外文词汇那样。

    掌握一门语言有时并不仅仅意味着能多看懂一些字,多听懂一些话,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与其他文化世界中的人们实现精神和感受上的共振,让自己辽阔起来。

    这就是学习外语的意义。 (河森堡)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