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探索只为实现“三赢”蓝图 他亲历了医保管理“株洲模式”的成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陈志鸿(右一)向市民宣传“打击骗取医保”知识 通讯员供图

    人物档案

    姓名:陈志鸿

    年龄:54岁

    人物简介:从参加工作就跟医疗保险结下不解之缘,从市医疗保险服务中心统筹基金管理科科长、市医保处副处长、处长,到如今分管医保的市人社局副局长,作为株洲医保政策的探索者,陈志鸿亲历了二十年株洲医保模式的建立、发展、完善——从劳保医疗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从城镇居民医保的建立到居民医保、新农合“二合一”并轨,从手工报销到跨省异地结算,解决了参保人垫支、跑腿的困难,为医保管理“株洲模式”的创立倾注了心血、贡献了智慧。

    成功探索

    率先助推医疗保险市级统筹 和困难企业基本医疗保险试点

    如果说株洲医保制度改革有历史坐标,那么1999年的变革性发展不得不提。

    “这一年,株洲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体系,结束了运行几十年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体制。”陈志鸿向记者打开了改革记忆的话匣子。

    在此之前,我国实行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单位为职工和职工子女支付医疗费。然而,许多单位因支撑不住大锅饭式的福利开销,医疗报销单如滚雪球般越积越多,效益不好时就打“白条”。

    上世纪90年代末,株洲企业迎来破产和改制潮,“分灶吃饭”无法实现社会调剂,过去的劳保制度弊端日益显现。1999年,株洲开始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将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干部职工纳入医保体系。

    不过,医保初显曙光,却又陷入困境。当时株洲许多工矿企业负债累累,企业和职工拿不出钱来缴纳医保费。为了配合全市企业改制,当时的市劳动社会保障局决定进行困难企业职工医保试点。

    陈志鸿和医保处干部接受任务后,一家一家地走访困难企业,宣传医保的意义和作用。积极牵头争取财政支持,将全市815家困难企业5.03万名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医疗保险范围,防止老百姓因病返贫、因病致贫。

    2002年,株洲在全省率先对市困难企业进行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到2012年,经过10年的努力,株洲城镇职工基本实现了“人人有医保、家家有保障”。

    一次次成功探索,让陈志鸿等株洲医保人尝到了“甜头”。此后近十年,医保管理“株洲模式”在陈志鸿的倡导和探索下,已粗具雏形。

    “仁爱”医保

    每个株洲人或在株洲居住的人 都能享受基本医保

    走进陈志鸿的办公室,墙壁上写有“仁爱”两个大字的书法作品格外显眼。事实上,作为株洲医保近十年发展的掌舵者,这两个字也是陈志鸿的做人理念和奋斗目标。

    陈志鸿的“仁爱”从宏观上理解,就是每个株洲人或在株洲生活的人都能享受株洲医保待遇。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株洲服装市场等私营个体经济迅猛发展,株洲外来人口增多,但这些外来人员却均无医保。像这样的灵活就业人员,株洲市区就有好几万人。

    为此,陈志鸿经过多方调查研究后创造性地提出:按照“社区参保、银行缴费、中心报账”的管理方式,将全市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陈志鸿说,我们让社区参与到流动人员参保和管理上来,解决了近3万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2008年,城乡居民医保启动,政府补助为主,个人缴费为辅,社区参保,学生由学校统一组织参保,让65万城镇居民病有所医。

    一直以来,宗教界人士参保是个大问题,由于不能参加新农合及职工医保,大部分香火收入不高的寺庙负担过重。2011年,陈志鸿又率先在全国把宗教界人士纳入医保系统。

    2012年,陈志鸿又与白马垅劳教所合作,将劳教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打造了湖南首家高墙内设立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当时这一做法还屡遭争议,陈志鸿坚持认为,健康权利人人都应该享有。株洲的这一做法,当时得到国家司法部的肯定和赞扬。

    2016年,原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合并。从此,株洲基本医疗保险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近100%。

    医保管理

    长达20年的博弈之路 就是为了实现“三赢”

    “医保管理在世界上仍是个难题。医保、患者、医院三者之间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陈志鸿说,1999年,他们开始了与株洲各家医院长达20年的博弈之路,双方见招拆招。

    最早时,株洲医保实行的是“按项目付费”,后来发现医疗费用难以控制。陈志鸿解释说,“比如患者感冒,本来只需几十块钱的药物,院方却开出几百元的药物。”

    为避免过度医疗,陈志鸿他们使出“招数”,实行“按住院人次平均付费”,即患者住一次院报销多少钱。但当陈志鸿率队深入医院明察暗访时,发现一些医院利用这一制度,“分解”患者住院次数来达到获利的目的。

    针对医院“分解住院”现象,陈志鸿和同事们又摸索出台了“按单病种付费”的政策,即通过统一的疾病诊断分类,制定出每种疾病的定额偿付标准,医保机构按这个统一标准向医疗机构支付费用。然而,政策实行一段时间后,在经济利益诱因的刺激下,一些医院又使出“转嫁医疗费用”的怪招,额外增加患者其他费用负担。

    2010年,陈志鸿在全面权衡各种支付办法利弊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在总额控制下的“三个不得”医保管理理念,采用总额控制管理为主,以单病种管理、平均付费、项目付费为补充的复合支付办法。通过控制住院标准,减少高价药品的使用和高端设备的检查等来降低医疗成本,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从而达到既减轻基金压力,又降低参保人员医疗负担的目的。

    2018年,株洲医保基金略有结余,“百姓得实惠、医院获发展、保障可持续”三赢的美好蓝图即将实现。

    株洲模式

    20多个城市来株洲学习医保管理经验

    “株洲作为老工业基地,历史负担很重,职工医保退休人员比例已达39.3%,基金运行压力很大,参保人员的医疗需求很高。”陈志鸿说,要找到最适合株洲的医保模式,就要一步步摸索和尝试,其中许多人必然要付出心血和汗水。

    陈志鸿说,“参加工作33年,从事医疗保险工作20几年,最难的是参与推进医保制度改革。因为医保是世界性难题,所以每次改革和政策施行都或多或少遭遇到了争议和质疑,个别患者、医生、单位都曾对我表达过不满。但我们不会因为遭受一点争议就放弃,因为我们所有的医保改革都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的。”

    几十年的探索、尝试也开始结出硕果。在当前许多地方医保基金吃紧甚至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株洲保持了医保基金年年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良好局面,且职工医保待遇在全省居高不下,“株洲医保”模式也开始闻名省内外。如今,已经有包括北京在内的20多个外地城市来株洲学习医保管理经验。

    (记者 赵露 通讯员 周玮明)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