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救助机制,破解因病致贫困局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肖志荣 记者 戴凛 摄

    委员肖志荣:

    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是不可承受之重。作为一线医疗工作者,政协委员肖志荣更是深有体会,有鉴于此,她提交了《完善大病救助机制 推荐健康株洲建设》的提案,希望为大病患者家庭减负。

    因病致贫问题不容忽视

    肖志荣调研了解到,目前大病发病率较高、救助压力大的问题非常突出。以恶性肿瘤为例,2017 年株洲市户籍人口共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 8185 例,报告发病率为 204.6人/10万。因病致贫家庭占“支出型”贫困家庭总数的 66.8%,每年申请救助的因病困难人群约3.3万人。

    调查还显示,70%的大病患者因缺乏有效后续救助,被迫放松或放弃治疗。尿毒症、恶性肿瘤及重症精神病患者每月药费达数千元,而中成药、防御副作用的保护药物均未列入门诊药费报销范围。

    另外,大病患者无力承担个人支付部分费用,而单位补充医疗保险未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赔偿标准偏低,自付比例较高。慈善和其他社会救助发挥的作用也相当有限。

    建议逐步建立多方位救助体系

    肖志荣说,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全面按费用救助,救助的比例不低于 70%”的政策要求,应更合理地确定对象标准,取消门槛限制。逐步取消困难群体重特大疾病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起付线,提高大病住院医疗报销比例,增加全年门诊和住院补助总额,适度放宽特殊药品使用限制。

    另外,就是要加大投入,建立大病救助基金。让大病医疗救助专项资金,与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同时,通过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民政部门的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制度紧密结合、相互衔接,建立重特大疾病救助基金,加大对患重大疾病的救助力度。还要办好职工重大疾病救助基金会,引导企业建立互助基金会,外来务工人员成立困难互助基金。

    民政、卫计、财政、人社、残联、慈善则可加强互相沟通、共享医疗救助信息平台,建立部门联网救助管理模式。各公立医院也可从特殊医疗服务收入中提取建立医院医疗救助基金。

    通过建立这些全方位的支持体系,真正让大病患者家庭得到更多保障。 (记者 戴凛)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