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九成养老机构“医养分离” 回音:已全面规划推进“医养结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截至2016年底,株洲市60岁以上老人达69.3万人,占总人口的17.4%,远高于10%的老龄化标准,城市养老问题也日渐突出。但由于我市绝大多数养老机构“医养分离”,造成养老院看不了病,医院养不了老,一些老人干脆长期“住院”,一定程度上造成公立医院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仅占一成

    调查

    农工党株洲市委在调研时了解到,我市90%的养老机构均“医养分离”。以城区为例,由企业医院转型而来的康复医院等,社会资本举办的佳满康复医院等,再加上公立医院开办的老年病科,“医养结合”床位不到1500张。公立医院老年人“押床”现象屡见不鲜,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养老院看不了病,医院养不了老,医养结合太少”的现状。

    提案者分析说,虽然我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医养融合”,但未出台专门扶持政策,“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仍处在医院和养老院之间的“模糊地带”,提供的护理、康复、医疗服务医保难以报销。

    另外,小微养老机构无力购买医疗设备,难以通过医疗服务审批,内设医务室很难实现与医院的双向转诊。

    而且,我市目前养老机构高级护理人员占护理人员总数的比例不到1%,护理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不高,甚至没有做到持证上岗,造成绝大多数养老机构无法提供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服务。

    消除壁垒,跨界合作

    建议

    对此,农工党株洲市委建议,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由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

    同时,消除部门壁垒,鼓励跨界合作,采取“卫生准入、民政扶持、医保定点”模式,简化审批手续,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护理机构设置医疗服务点,并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让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可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同时,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开办日间照料中心、小型护理院和临终关怀医院,帮助其解决“融资难”“用地难”“用人难”“运营难”等实际困难,逐步形成公办和民营互补的服务供给格局。

    推进“医养结合”有全面规划

    回音

    市民政局在回复时表示,目前我市“医养结合”由于刚起步,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但好的方面是,我市已将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写入《株洲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2018—2020年)》《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株洲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方案》等三个文件,对推进“医养结合”进行了全面规划。

    其次,我市将继续鼓励工矿医院转型健康服务业,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健康服务业,鼓励公立医院拓展医疗健康服务业。如三三一医院,将在芦淞区福利中心探索试点医务室合作运营的新模式。

    另外,我市将继续推动部门联动,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老年病、康复、中医等专业科室设置,为老年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康复服务。计划到2020年,试点区(市)示范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100%实现有定向签约医院或开辟护理区,且护理床位要达到30%以上;50张床位以上的街道嵌入式养老机构,要100%设立卫生室(所)。

    (记者 戴凛)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