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国庆节,欢欢乐乐去旅行,可很多人会有一个问题——一出门就变成貔貅,只进不出。孙阿姨就是如此,在家时每天排便正常,但是一出门就出现问题,弄得孙阿姨非常困扰,所以很少出游。那么,为什么会一出门就便秘?如何才能改善?
●环境变化,增加便秘几率
环境对于排便有着重要影响,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刘少杰指出,外界环境的改变,刺激了交感神经,抑制肠蠕动速度,造成便秘。当人们旅游时,由于作息不规律,交感神经兴奋几率增高,所以才会出现一出门就便秘的情况。
刘少杰指出,摄入食物中水分过少或膳食纤维过少,导致粪便干燥、不易排出,或因摄入食物过少、膳食纤维过少而食物过细等原因造成便秘。不少人在旅行中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也会造成结肠的蠕动失常和痉挛性收缩而引起便秘,尤其是对年老体弱者,影响更为显著。
●利用生理反射帮助排便
那么,旅行中出现便秘,怎么做才能缓解呢?刘少杰指出,根据肠道蠕动的规律,在早晨起床后肠道会有一个排便的生理反射,此时走动、站立、喝水等,可增加肠道蠕动,帮助排便。建议在起床后多走动、多喝水,利用这一生理反射,即使没便意,也去厕所“办公”一下。
有的老人会喜欢带开塞露出门旅游,刘少杰表示,开塞露偶尔使用是可以的,但是不能长期使用。此外,在旅途过程中,游人也可以吃些酸奶或其他含活性杆菌的食物,可有助于排便。
不少人反映在家用蹲厕,酒店是坐厕,不习惯所以导致便秘。刘少杰坦言,追根究底,排便顺畅与否与肛门与直肠的角度(即肛直角)有关,不论是坐厕还是蹲厕,排便时,应将身体前倾,脚跟微微抬起,如此可有助于排便。而人们说蹲厕或坐厕不习惯,其实都是心理因素所致。
(摘自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