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卉 通讯员 刘肖翔)微信关注了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公众号,常德石门的易某难道如此关注时事?昨日,荷塘警方披露,其实易某的关注点是各大媒体刊发的寻物信息,只要是失主承诺酬谢,他便想方设法行骗,一年多时间来,他成功得手百余起。
发布寻物信息后
株洲市民被一个电话忽悠500元
9月初,市民陶先生向警方报案,称自己遭遇诈骗。
原来,陶先生乘坐出租车时不慎将一把吉他和一只手鼓遗落,为了尽快寻找,他通过电台发布了寻物信息,并承诺酬谢。
消息发布后的第二天,他接到一名男子的电话,男子称他捡到了陶先生的乐器,“东西放在我朋友那里,你先汇款给我,然后去株洲西站附近找我朋友拿。”陶先生相信了,经过协商,他通过微信转账500元给对方,再问取东西的具体地点,结果那名男子再也联系不上了。
▲易某微信关注了大量的媒体公众号 通讯员供图
嫌疑人没有固定职业 偶然机会萌生犯罪思路
接到陶先生报案后,荷塘警方迅速锁定了嫌疑人易某,并于9月12日赶赴常德石门将其抓获。
易某今年32岁,没有固定职业,游手好闲。在易某的手机微信里,记者看到他关注了全国各个地方的媒体公众号,同时,一些相关信息还被复制下来,保存到一台平板电脑里。
易某交代,一年之前,他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则关于归还失物是否应该获得酬谢的话题新闻,由此萌发了思路,“遗失东西的,基本都留了联系方式和物品的基本信息。我联系对方,就说我找到了,反正要的钱也不多,就算被拆穿了,一般也不会报警。”
此后,易某开始关注各个地方的寻物信息。他交代,一般会选择较远的地方下手,比如东北、新疆,“地方远,别人懒得找麻烦。”
一年多得手一百多起,挥霍近5万元赃款
据易某交代,丢失物品中,大部分是手机,为了提升自己的可信度,他还下载改号软件,将拨打出去的电话号码修改成为对方遗失手机的号码,让失主确信手机真的被他捡到了。有时候,如果觉得对方比较老实,又急于找到失物,他还会一次次临时加价,从三五百到一两千元。
“一年多时间来,易某一共得手一百多起。诈骗获得的近5万元赃款,被他挥霍一空。”荷塘警方介绍,经过梳理,目前,我市警方一共接到了两起报案,除了陶先生外,还有一位市民被他骗了100元。
目前,易某已被刑事拘留。其他还未报案的受害者,可与荷塘警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