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黄慎的《蹴鞠图》,图中踢球者为宋太祖赵匡胤
聂鑫森
足球赛,可说是世界上观众最多也最爱看的体育竞技项目之一。中国足球曾聘米卢为总教练,赫赫扬扬冲出了亚洲,让本土球迷确实兴奋了好些日子。
越来越多的史料证明,足球运动千真万确起源于中国。至少在三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就有了足球游戏,但那时的足球是石头琢成的。到了殷商时期,天旱时,人们往往边踢球边跳舞,以感动上天普降甘霖。
真正意义上的足球,产生于战国时期,称之为“蹴鞠”,也叫做“蹋鞠”。汉刘向在《别录》中说:“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时。”“鞠”者,古时的一种皮球,《汉书·枚乘传》:“蹴鞠刻镂。”颜师古注:“鞠,以韦为之,中实以物,蹴蹋为戏乐也。”最初的球,以毛纠结而成,后来以皮革制成,内填充毛发,故当时的“球”写作“毬”。“蹴”和“蹋”都有“踢”的意思,“僖宗皇帝好蹴毬斗鸡为乐”(《北梦琐言》卷一);“穿城蹋鞠”(《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西汉时,有了专供足球游戏的“鞠城”,踢球成为士兵的一个训练科目,“鞠”兵势也,所以练武,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今无军事,得使蹴鞠”(《别录》)。
到了唐代,踢球则更为普及,无论军民,无论贵贱,皆喜好这种体育运动。“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竟出垂杨里”(唐·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唐·白居易《洛阳寒食日作十韵》);“彩索拂庭柯,轻球落邻圃”(唐·温庭筠《寒食节日寄楚望》);“遥闻击鼓声,蹴鞠军中乐”(唐·韦应物《寒食后北楼》)。
以后各朝各代,足球运动一直长盛不衰。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匡义都爱踢足球。这在文人的诗文中多有记载,如:“蹴鞠逢南陌,秋千送晚烟”(宋·谢景初《禁烟即事》);“秋千冷飏梨花雨,蹴鞠高腾燕子风”(宋·刘攽《禁烟游园》);“技逾蹴鞠练脚力”(清·赵翼《行围即景》)。
古代足球有两种踢法:一种是两队对垒,互相攻守,以将球踢进对门多少论胜负,近似于近代足球。这种踢法应是唐代开始的,“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为左右朋,以别胜负。岂非蹴鞠之变欤”(《文献通考·乐考二十》)。
另一种是非对抗性的,属于技艺性的娱乐游戏,以双脚、头、肩、背、臀、胸、腹、膝等身体部位连续接触球,可一人玩,也可多人玩,球能始终不落地者,则为胜者。《水浒传》中的高俅,便是一个蹴鞠高手,因此而得昏庸帝王的青睐,以致窃据高位。
有意思的是1980年国际足联秘书长,在亚洲足联举办的讲习班上作的《足球运动的历史》报告中发表了研究结果:足球发源于中国,被亚历山大的战争带到中东,后来又传到希腊古罗马和法国、英国(微言《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