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末的硬板式火车票 受访者供图
▲全家福(从右至左,后排为施子豪父亲和施子豪,前排为他奶奶、妈妈和未婚妻)
8月20日上午,在株洲火车站候车厅,记者见到了施子豪。他没时间和我们说话,给候车旅客引路,帮老弱病残提行李,去安检处解释哪些是危险物品……从9点到11点,他至少服务了上千名旅客。
“火车拉来的城市”,塑造了施子豪的一家。从上世纪60年代起,他家三代人中有5人陆续成为铁路工作者。这一家人眼里的四十年,是怎样的?
爷爷: 40年前指挥株洲车站的改扩建
40年的改革开放初期,株洲火车站在施子豪的爷爷施远栋这辈老铁路人的手中,完成了首次大改造。
“爷爷参过军,上世纪60年代退伍转业到株洲火车站。”施子豪下班后回家,最喜欢翻看家族相册,回想爷爷在世时曾跟他讲的铁路往事……
1965年前后,爷爷施远栋来到株洲,当时株洲火车站还是一排红瓦白墙的平房,调度室、行包房、候车室,都在这几间平房里。只有两个站台,能同时停靠4辆客运列车,来往的旅客就在木质的遮雨棚下候车。
爷爷主持车站的工会工作,常常骄傲地说,株洲站虽简陋,但地位高啊。京广和湘黔、浙赣铁路在此交汇,使之成为“北郑南株”中全国重要铁路枢纽之一。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全国的交通运输业大发展,株洲车站要首次大规模改扩建。
采取边运营、边扩建的方式,工程从田心地区的株洲北站,一直延伸至现在的株洲车站。“当年老头子指挥建设,忙得不落屋,回家戴着草帽也不脱,反正过不久又要出门。”施子豪的奶奶回忆起老伴,仍有些怨言。
1985年,一座具有现代风格的崭新火车站屹立在株洲市区中心,一直沿用至今。改造后的株洲车站4个站台、14条轨道可同时运营,4层高的候车室宽敞明亮,成为“四合一”特等站。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货运办理整车、零担、集装箱货物发到;办理整车货物承运前保管等服务,一应俱全。
如今,随着长株潭城际铁路全线贯通,株洲站新站正在筹建中,它又将迎接新的使命,完成新的变革。
妈妈: 买春运车票的“长龙”,一直排到了富豪街
施子豪的外公曾是株洲工务段的养路工人,1983年,他的妈妈周丽雯进入株洲车站货仓工作。
小时候的施子豪特别害怕春运。那时候,妈妈要去车站票房帮忙值班卖票,爸爸忙于跑车,他被独自关在家中,成了吃饭、睡觉都没人管的孩子。
“2000年前后,春运特别壮观,在车站广场前坪、老体育局的球场里搭满了临时售票点。旅客要从火车站排到富豪街,一直沿着人民南路、新华西路、建设路再到车站路绕一圈。”周丽雯回忆称,许多旅客提前一天来通宵排队购票,上车时像打仗般激烈,拼命翻窗往里爬,小孩被大人从窗户递进去。
历经中国十年高铁建设,2009年,武广株洲西站应运而生,为普客减负,分流了株洲车站部分旅客。2011年,全国铁路信息化建设,12306网上实名制购票全面开通。春运期间的株洲车站售票厅,排队“长龙”一下子消失了。
“终于不再有人托我帮买票了。”周丽雯舒了口气说。
爸爸: 开蒸汽机车,开电力机车,遗憾没开上高铁
施子豪的爸爸施文忠则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火车头牵引的发展加速度。
上世纪80年代,铁路上招工,施文忠进入铁路系统,成为株洲机务段一名司炉工。当时蒸汽机车靠烧煤将水转化成蒸汽来带动前行,司炉工就是车上加煤的工人。
“蒸汽机车头后的煤炉房不足一平方米,前面是几百度高温的煤炉,后面就是煤堆。”施文忠说,“特别是夏天,煤炉房里没电扇,穿条短裤还热得汗水直流。遇到上坡路段,更是歇不得气,要是停下来,火车就会停止甚至倒退。”
施文忠说,蒸汽机车头牵引的货车,从株洲到衡阳起码要开10个小时。直到内燃机车的出现,他才终于摆脱了这份苦差事,成了一名内燃机车的司机。内燃机车加上柴油就跑得动,车头上的设备两旁只容留了半米左右的走廊,供司机操作时行走。设备的噪音极大,主副司机间交谈只能靠吼。
10年前,和谐型电力机车上线,司机室有了空调、厕所等服务设施,操作变得更为简便,施文忠坐在车头操控按钮,火车就能快速运行。
“如今,从株洲到衡阳的高铁,27分钟就能到达。”经历了铁路六次大提速,施文忠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开上时速300公里的和谐号动车组。
施子豪: 当上了“铁小二”,还爱上一位“铁小二”
5年前,施子豪入职株洲车站,成了家中第三代铁路人。
“售票厅虽然冷清了,候车室依然热闹,日均客流量上万,春运高峰达2万左右。”施子豪工作的株洲车站彩虹服务中心,是该站专门为旅客设置的服务窗口,包括志愿服务、咨询服务、预约服务、帮扶服务、换乘服务等,到了春运时就更加忙。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还获悉一个喜讯。2016年春运,施子豪向同站的客运员杨晴求婚成功。今年10月,两人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再续铁路情缘。
(记者 肖蓉 实习生 粟雅婷)
记者: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出行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施子豪:改革开放前,交通不发达,人们或许几十年也难得出趟远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火车是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人们坐火车出门要提前准备好几天。而到了现在,交通发达,人们出行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想走就走,而且还讲究舒适出行。
记者:你们三代铁路人的观念有何不同?
施子豪:对铁路工作的热爱没有不同。但祖辈和父辈,被称之为“铁老大”。现在,新一代的铁路人,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更积极创新服务意识,我们自称“铁小二”。
人物档案
姓名:施子豪
年龄:26岁
职务:就职于株洲火车站客运服务中心,是该站目前最年轻的90后值班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