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伍靖雯 通讯员 王敏)拆的是老旧房,建的是新未来。作为全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今年以来,天元区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目标要求,创新征拆工作机制,对标发力,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有力保障,推进城市更新升级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截至目前,天元区完成集体部分交地32宗,交地面积2526.36亩,完成遗留问题扫尾15宗;国有部分完成交地3宗,征收房屋面积11433平方米。
创新征拆模式,10天签下41户
马家河街道金龙社区“520”征拆项目,即将迎来完美收官。按照规划,这里将承接“木片水洗”“北斗导航”两大市级重点产业项目,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项目从今年启动征拆,520亩地的工作任务,涉及征拆户48户。但由于房价上涨、个人征拆预期高等原因,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如何破题?光靠凝心聚力的干劲和氛围还不够,创新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很快带来抢眼的表现。本月,天元区在全市率先试点“腾房连片奖”,即拆迁房屋所有权人在规定期限内签订房屋补偿安置协议并按期拆屋腾房的,将给予房屋所有权人奖励,不过需要该项目需拆迁房屋所有权人签约率和拆屋腾房率达到95%和土地补偿全部完成签字后才可实施。
8月7日启动试点后,马家河街道办金龙社区征拆指挥部首次集中组织了48户征拆户宣讲新政策,10天内,便有41户拆迁户签字。 “这个月即可完成签约。”天元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腾房连片奖”试点成功后,将在全区新开征项目中全面推广。
用心用情,征拆户主动配合签字
征地拆迁,“拆”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和空间资源,实现城市方方面面高质量发展。
从2015年天易科技城自主创新园一期等项目启动征拆算起,作为南拓开发的前沿阵地,群丰镇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近期,这里又迎来株洲信息港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要落地。其中,株洲信息港项目建成后,将打造以互联网技术、IT、AI为主体的新一代电子信息的高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项目一期788亩,涉44栋主屋,按计划本月内要交地,如今只剩4户在谈。
时间紧,任务重,能有这么快的速度,背后的秘诀离不开用心和用情。殷爹爹是一名年近七旬的征拆户,多年来养了10多条狗。征拆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多次上门,与老人成为朋友,又帮他租地租房,解决后顾之忧,最终深受感动的殷师傅主动签了字。
阳光征拆,化解积留难题
对于征拆工作而言,那些久拖未决的遗留扫尾项目更难。然而,今年截至7月底,栗雨街道办征拆指挥部已经完成了9宗遗留扫尾项目。
这背后的秘诀是什么? “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该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指挥部,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以贯之的工作准则,因此赢得了征拆户的信任。
比如,长江南路普通商品房项目自2013年开征,仍剩下最后一户202号未签字。该户主认为自家经济困难,一直希望能“开个口子”特殊对待。
“口子不能开,不然就是对其他人的不公平,但我们尽力做好善后工作,最大程度为拆迁户解决问题。”上述负责人介绍,得知该户家庭情况后,社区干部为他们租了一年房子,解决其过渡安置之急。而在整个征拆过程中,指挥部全面实现了征拆面积、补偿标准、金额等内容的全方位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