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附近建公厕,你能接受吗?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黄河南路边的一座公厕

    记者 戴凛 文/图

    昨日,本报A2版《城区年内拟新增200座公厕》一文,引起市民热议。市创文督察组也在城区随机发放问卷调查表,数据显示,认为“环境卫生差”和“数量少,难以找到”的市民,大约各占三成。

    “卫生差”“很难找”各占三成

    督察组介绍,工作人员在城市五区的商场、学校、广场、小区、医院等地方共随机发放问卷调查表255份,收回有效问卷249份。调查结果显示,有34%的人认为“环境卫生差”是株洲市公厕现存的最大问题;其次为“数量少,难以找到”占32%;排在第三位的是指示牌标志不明显”占27%,还有7%的人认为“公厕分布不合理”。

    “宁愿憋着,都不想跨进去一步。”市民吴先生说,有环卫管养的公厕,卫生条件基本还说得过去,但是在农贸市场、建材市场等商场的公厕,设施简陋不说,最关键是卫生条件极差,与文明城市的标准实在相差甚远。

    网友“爱你一万年”还表示,荷塘区荷叶塘农贸市场的公厕有时要穿雨鞋才能进去。

    其次,不少市民在找厕所也遇到了困难。调查问卷显示,36%的市民认为,印象中没见过公厕指示牌;28%的认为指示牌位置隐蔽;还有25%的认为指示牌偏小。

    督察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在公厕专项督查时也遇到这个问题,如果不是对照城管部门提供的地址或是沿街询问市民,很多公厕都难以找到。除此以外,指示牌还存在导向不清的问题。

    市民使用公厕时要提升素质

    在问卷调查中也有不少市民认为,造成公厕卫生差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使用者自身文明意识不强造成的。数据显示,有85.1%认为卫生差是用厕人造成的,61.4%认为公厕清扫不够及时,还有16.5%认为是厕所设施出了问题。

    问卷还显示,用厕人文明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上厕所未冲干净、厕纸不入篓、在厕所内乱涂乱画等现象。

    “最反感那些用厕不冲水的人,严重影响公厕的环境卫生。”市民罗益民说,好的公厕环境不但要管理好,使用者也要提升素质。

    “以前天元区很多公厕都有卷纸可用,后来突然就不更新了。”市民李友刚说,其实想都想得到,肯定是很多人浪费用纸,或将大段手纸带走,这样哪里更新得过来。

    能否接受在家附近建设公厕

    探讨

    在昨日的问卷调查中,还有一项调查:如果家附近设置公厕,你能接受吗?调查数据显示,近八成市民选择“能”。

    但在城管部门工作人员看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很难达到这样“一边倒”的效果。

    有城管工作人员表示,在旧城区新建公厕的难题,除开“找地难”以外,周边居民抗拒阻工的情况最为头疼。甚至是对老公厕进行提质改造时,也有人“跳”出来干扰施工,还有的借机要求拆除公厕。

    网友“木木王”认为,当政府部门真要在一些人家门口设公厕的时候,阻工事件频发。不过他坦言,如果能真正做到公厕无臭无蚊,大家还是会积极拥护的。

    网友“成诺”也表示,对于“在家附近建公厕能否接受”,她选择的是“能”。但是希望在居民小区附近建的公厕是文明卫生的公厕,这样的公厕肯定不会引起反感。

    拆除公厕未做到“拆一补一”

    除开公厕卫生问题,市民反映多的还有公厕少的问题。据城管部门介绍,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中拆除了不少公厕,但未做到“拆一补一”。比如天台路曾有一处环卫管养公厕,去年被拆除了,如今天台路上已完全没有环卫公厕。

    市规划局局长黄升阳表示,在株洲的城市规划中,城区的公厕数量是达标的,比如在2004年的环卫设施专项规划中,就根据城市面积测算出公厕数量应有300余座,但城区环卫公厕至今还只有100余座。这主要是因为在城市建设中,一些规划的公厕未尽其用,或是无单位接收,还有一些公厕则在商业的驱动下被挤占。

    有知情人透露,在芦淞市场群内的某个市场外曾有一个临街公厕,但是后来因种种原因,公厕被挪作他用。

    一定要彻底转变观念

    黄升阳说,在呼和浩特考察智能公厕时,看到很多人就坐在公厕外乘凉。这说明只要搞好环境卫生,公厕并不会让人避而远之。

    市城管局局长李晓彤表示,之所以叫“公厕革命”,就是要让所有人彻底转变公厕管理和模式的观念。很多市民没有转变观念,觉得公厕就该和垃圾中转站放在一起,这就造成很多人要捂着鼻子上厕所,自然对公厕没什么好感。

    在此次“公厕革命”中,还会充分考虑男女蹲位的比例,至少做到1:2或2:3,让女厕蹲位设置更加合理。同时,有条件的地方还会建设第三卫生间,以方便残疾人、老年人、带婴儿的成人使用,让公厕更加人性化。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