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应用于长沙磁浮快线和北京S1线
中低速磁浮列车能稳定悬浮在距离轨道8至10毫米的空中,悬浮传感器功不可没。如今,在国内两条正式运营的中低速磁浮快线上,就有近千支产自株洲的悬浮传感器正在保驾护航。近日,于北京落下帷幕的第十六届国际磁悬浮轴承学术会议上,悬浮传感器的所有者——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展示了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吸引了来自美国、瑞士、韩国等国的专家和厂商关注,并收获了一批意向订单,韩国磁星集团、中国国机集团等公司还表示了初步合作意向。
磁悬浮列车利用“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的原理,让电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使车体完全脱离轨道,悬浮在距离轨道约8至10毫米处,腾空行驶。悬浮传感器就相当于磁浮车辆核心系统的“眼睛”,有多个探头同时独立检测磁浮列车的悬浮间隙,再将多个间隙信号传送给控制器进行悬浮控制,从而保证列车轨距稳定保持在规定范围内。
作为国内最早专业生产电涡流传感器及旋转机械在线监测保护装置的厂家,近年来,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仪器仪表项目部在磁悬浮领域持续发力,研制出多种磁轴承间隙传感器、中低速及高速磁悬浮列车用悬浮传感器。目前,近千支中低速磁浮列车悬浮传感器正在长沙磁浮快线和北京S1线上良好工作,确保这2条线路的正常载客运营。
(记者 高晓燕)
研制机车高端接触器
可替代进口,市场前景可观
获批成为“湖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的株洲国创轨道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国创科技”),近日发布了首个创新成果:自主创新研制的机车车辆高端接触器,目前已进入装车试用阶段,今后将可替代国外同类进口产品。
高端接触器属于机车、动车、城轨车辆电气主回路的大功率开关器件,用于机车车辆牵引与辅助电气电路的闭合与分断,需在高温、低温、湿热、振动与冲击等各种因素叠加的复杂运行工况环境下,保障机车车辆可靠运行。
长期以来,国内机车所使用的该类产品,绝大部分依赖进口,被国外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卡脖子”。
“国创科技”依托湖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的产业联盟协同研发攻关,历时近1年,成功研制机车车辆高端真空接触器,目前已完成型式试验,装车试用运行良好,在采购成本、供货周期、技术支持服务方面均具显著优势,可替代进口。不仅如此,这项产品市场前景可观,每年的市场需求达数十亿元以上。
“创新中心现在已经构建了4个产业联盟,成立了多名院士带头的专家委员会。”国创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产业联盟构建了面向市场和制造的开放协作创新体系,打通了技术与市场的节点,也弥补了行业横向协作的市场缺失,能够更加快速及时地响应市场需求。
(记者 高晓燕 通讯员 谭淑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