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会上,创新团队正与企业负责人交流。 记者/陈驰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驰 通讯员/卜西敏
近段时间,株洲北斗可谓捷报频传。北京华镁钛科技有限公司北斗项目在去年确定落户株洲后,产线建设正如火如荼,预计今年10月可投产,2026年产值预计可达上亿元;千寻位置在株洲建成子公司,作为华中区域总部及解决方案创新中心,已正式启动运营等。
而这些利好消息的背后,与一场赛事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北斗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既是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也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去年,株洲成功举办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斗应用专业赛,通过探索“赛会一体、场景驱动、全链赋能”的创新模式,为项目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那么今天,让我们探讨探讨,株洲如何为赛事“金种子”保驾护航。
落实国家战略的“株洲样本”
党的二十大将北斗规模化应用纳入国家战略布局,明确要求“深化北斗系统推广应用,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国首批北斗规模应用示范城市,株洲依托轨道交通、航空动力等传统产业优势,构建了“研发—制造—应用”的北斗全产业链。
从成立株洲北斗规模应用指挥部,到出台《株洲市加快北斗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举措;从设立10亿元北斗产业基金,到在低空经济领域开放无人机物流监管、载人飞行器调度等场景,推动“北斗+工业互联网”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等领域应用示范。
株洲推出“政策包+资金池+载体链”组合拳,为北斗创新项目提供全周期支持,并优先支持赛事项目产业化。而株洲北斗产业园、北斗时空信息研究院等平台,则为参赛团队提供技术验证、中试生产、孵化壮大的空间服务。
赛事期间,株洲发布153项北斗应用场景需求,涵盖低空经济、防灾减灾等领域,推动30个场景与参赛项目直接对接,11个项目签约落地,如广东海聊的北斗短报文模组已应用于株洲通航机场应急通信系统,实现无地面信号区域的双向卫星通信。
此外,我市规划了120个北斗应用场景,涵盖公安、交通、水利、农业等关键领域,已建成38个场景并投入使用。在低空经济等北斗规模应用场景使用中,凭借“第一实践者”“第一手资料”,确立标准制定的优先“生态位”,打造全国北斗规模场景应用的标准化建设标杆。
推动成果转化的“赛会模式”
赛事突破传统竞赛框架,需要构建“需求牵引、技术攻关、市场对接”的闭环体系。而株洲,又是如何打造成果转化的赛事“洼地”。
赛事与第三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深度联动,形成衔接机制。参赛团队完成路演后,直接参与国际峰会闭门对接会,与链上企业、投融资机构及湖南(株洲)北斗信息产业园面对面洽谈,促成赛事项目“一站式”落地。例如,参赛项目“北斗遥感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通过闭门会与株洲应急部门签约,技术从实验室直接迈向防灾减灾一线。
针对创新项目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鸿沟,通过建设服务团队、打造金融“蓄水池”和强化场景验证,以全链条服务针对性破解产业成果转化难题。在技术赋能上,赛事组委会组织200余名专家提供技术优化支持,如山河科技通过专家指导攻克低空飞行器高精度导航难题,加速产品技术迭代。在金融支持上,联合上交所等单位设立“北斗科创企业培育库”,成立株洲北斗产业基金,对早期项目提供路演孵化,成熟项目纳入园区重点培育后备资源,北京华美钛、北斗天汇等项目已落地株洲,获超千万元股权融资。在场景验证上,开放轨道交通等30个真实应用场景,推动赛事项目落地应用,如“基于北斗的列车自动过分相控制系统”在株洲铁路段完成实测,优化了列车切换控制稳定性。
仅三年,株洲北斗产业实现从无到有,构建起从部组件研发、整星制造、星座运营、地面终端到应用场景开发的时空信息全产业链,聚集130余家北斗关联企业。5G+北斗低空空域监视通信专网填补全国低空领域空白;“天空地一体化房屋安全监测”项目被列为住建部应用试点典型案例;“北斗+实景三维”项目被自然资源部、国家数据局评为典型案例;烟花爆竹综合防治系统推荐至应急部“星火计划”部地联建项目。
项目“青睐”株洲,株洲倾力扶持,这种双向奔赴的创新氛围,也形成了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激活行业发展的 “创新因子”
株洲“以赛促创”“以赛兴业”的生动实践,为新兴产业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战略落地—产业升级—生态构建”的可复制经验。
赛事聚焦北斗在国家安全和经济转型中的战略价值,以项目创新赋能产业创新。在安全领域,涌现出湘潭大学“北斗时空安全态势感知与增强”等一批项目,突破导航安全系统技术,应用于全国多地变电站和通信基站,筑牢基础设施安全防线。在经济领域,推动北斗技术在低空经济、智慧农业等新质生产力场景的应用,如“山河星云”轻型飞机北斗智慧平台实现全自主可控,推动国产通航设备升级。
以场景需求的“倒逼”机制,更是去年株洲的探索心得。以赛事为媒介,梳理产业痛点,发布场景需求,引导技术攻关方向。如针对轨道交通智能化需求,赛事期间涌现出“智能调度”“故障预测”等解决方案,推动高铁核心部件国产化。通过构建“赛事孵化—园区承接—基金支持”的培育链,激活创新生态,株洲北斗产业园已入驻企业87家,2024年产值突破50亿元,为赛事项目融入产业链“大家庭”提供更多选择。
为推动我国北斗技术和产品“走出去”,赛会期间,湖南省及株洲市与多个国家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山河星云”等项目进入东南亚市场;同时,依托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北斗非洲服务中心,构建“一带一路”北斗应用联盟,助力北斗标准“立起来”,提升国际话语权。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斗应用专业赛的株洲实践,既是国家战略落地的生动注脚,也是地方产业升级的创新典范。北斗专业赛的成功举办,将北斗技术从“幕后”走向“前沿”,从区域试点扩展至全球应用,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