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相融 绘就多彩乡村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花湖谷景区风筝秀表演。 通讯员 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洲平

    通讯员/陈征 阳童 汪瑶

    这个“五一”,茶陵“火”了。作为2025年湖南省乡村文化旅游节首场联动活动启幕地,茶陵县花湖谷景区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共接待游客近15万人次,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人气。

    省乡村旅游节的举办,旨在推动湖南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茶陵被选为此次旅游节首场联动活动启幕地,底气何在?此次旅游体验中,该县凸显的“红、古、绿”三色资源或许就是答案。

    “绿”中掘“金”的新景

    5月1日上午,2025年湖南省乡村文化旅游节茶陵分会场活动在花湖谷景区启幕,当天共有2.6万余人涌入景区。绿荫、花海、碧水、清风,景区优美的自然风光,瞬间就征服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很难想象,10多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荒山。2010年,湖南万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樟集团)公司与严塘镇签订承包协议,建设万樟园林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计划将示范园打造成苗木基地和生态景区。经过9年时间,荒山变林海,花湖谷景区也于2018年底正式开园,成为湘赣边的热门景区。

    享受绿色红利的,不只是花湖谷。在2024年发布的湖南省乡村旅游“四个一百”工程建设名录中,茶陵县和吕民宿聚集区、火田镇卧龙村,分别上榜省级乡村旅游精品民宿聚集区和省级乡村旅游精品村,而两地上榜均得益于超90%的森林覆盖率,以及丰富的负氧离子含量。

    该县各大乡村也纷纷打造生态游景点,炒热乡村游。如严塘镇龙匣村多次举办的荷花节,成为周边居民盛夏避暑游的首选;虎踞镇把集村桃花节,成为春游好去处;桃坑乡万亩竹海不输《卧虎藏龙》取景地,成为乡镇旅游产业规划的重头戏。

    “避暑康养·相约湖南”是此次省乡村文旅节的主题,而“绿色”资源丰富的茶陵,无疑十分契合作为首场联动活动启幕地。

    红色“名片”的焕新

    在此次首场联动活动中,除了花湖谷的大花海景区、和吕民宿聚集区外,接待游客最多的要数湾里村了。

    湾里村又名“红军村”,村里留存了湘赣苏区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茶陵县苏维埃政府、红军政治保卫局、工农红军独立师办事处等红色旧址。据不完全统计,该村已被正式追认为烈士的有96人,是茶陵县烈士最多的村。2004年,湾里村还被国务院、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第八条红色旅游精品线目的地。

    而今的湾里村已被打造成“湾里红”湘赣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园,村里修缮了红色旧址,并打造了红军街、红军广场等景点。该村沉浸式红色之旅备受红色研学团队青睐,每年的游客量将超30万人次以上。

    其实,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县之一的茶陵,随处可见“红色”资源。该县各乡村在发展旅游业时,也将红色基因贯穿其中。如谭余保故居、龙开富故居、段苏权故居、新四军留守处等地,成功入选第十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成为该县乡村旅游重要景点;严塘镇、火田镇、秩堂镇等乡镇的多个乡村更是借助红色资源,打造红色研学特色品牌。

    随着茶陵县深度融合革命历史遗迹与乡村旅游,越来越多乡村从偏远小山村蝶变为游客纷至沓来的“红色打卡地”。

    古韵今风的交融

    在“五一”小长假期间,花湖谷景区里特色活动接二连三,其间流露出的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给不少游客带来惊喜。景区内岳王长城、精忠台等特色建筑,仿佛在诉说名将岳飞行军至此的故事;农特产品市集里,“非遗”美食严尧芝麻豆子茶、茶陵三宝、客家炸果子等美食,让人大饱口福。

    “文旅”在“旅”也在“文”。拥有千年历史的茶陵,并不缺乏文化底蕴。桃坑乡春风村客家民宿、双元村特色土房等彰显传统村落风貌;秩堂镇作为“三大学士”故里,宗祠文化、学士文化氛围浓厚;厂江村千年古茶树,蕴藏着茶文化的起源故事。这些文化底蕴,正是各村文旅“唯一性”和“独特性”所在。

    独特的文化底蕴,通过乡村旅游开发的方式,被赋予新的展现形式。如茶陵县高陇镇龙匣村,打造东阳故里系列景点,更通过真人展演、诗词长廊等形式将李东阳文化融入文旅活动中;卧龙村深耕客家传统文化,建设客家文化展览馆,打造烧瓦塔、舞龙灯、农耕体验等特色项目。

    而今,茶陵在提炼乡村文化的过程中,深挖地域根基与口口相传的乡野故事,让农事体验唤醒都市人的儿时记忆,用带泥土香的农产品礼盒封存村落温度。守住了独特文化基因的茶陵,在“复制粘贴”的浪潮中让乡村真正鲜活起来。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