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姣帮病人换吊瓶。 受访者供图
刘伊婷在乡村集市进行宣传和采血工作。 受访者供图
市二医院手术室护士杨钰龙。 受访者供图
市二医院手术室护士杨钰龙。 受访者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董介 廖智勇
通讯员/毛瑜芳 刘源 曾蓓 黎婕妤
当岁月的时针悄然划过,曾被视作“孩子”的“00后”,已褪去青涩外衣,在时代浪潮中踏浪而行。有人还在质疑他们的稚嫩,他们却用扎实的脚步丈量职场;有人谈论着“整顿职场”的标签,他们却以奋斗为笔书写成绩单。
在株洲15735名护士大军中,1748名“00后”护士化身白衣战士,穿梭于急诊室的生死时速中,坚守在采血岗位的细致严谨里,耕耘于临床护理的琐碎日常间,服务于基层医疗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用专业与温情,诠释着“南丁格尔精神”。
急诊护士:与时间赛跑的生命守护者
清晨,刺耳的120警报声撕破宁静。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急诊室里,25岁的朱姣几乎是条件反射地冲向担架床——送来的是一名突发心梗的30岁男子,面色惨白、全身大汗,干呕不止。朱姣熟练地进行抽血、测量生命体征,有条不紊地做好术前准备。男子心率仅30-40次/分钟,血压极低,每一秒都关乎生死。与家属沟通后,医院立即开启绿色通道,从患者送达医院到进入手术室,仅用了10分钟。经过紧张抢救,男子终于转危为安。
这样的生死时速,是朱姣在急诊科的日常。每天晨光初现时,她已换上洁白的护士服,在消毒水气息中开始配药。7 点半的走廊里,注射器与药瓶的碰撞声,是她开启一天工作的独特旋律。8 点交接班时,她将夜班同事的每一句叮嘱都记在本上,转身便像一阵风般穿梭在病房之间,测量生命体征、打针换药,脚步快得几乎带起残影。
这份对生命的执着,源自朱姣年少时的伤痛。父母外出务工,是爷爷将她抚养长大。初中时,一场车祸让爷爷永远离开了她。病床上爷爷痛苦的模样,成了她心底最深的痛,她立下誓言: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名医护人员,为患者减轻痛苦,守护他们的生命。
面对因病痛烦躁的患者,朱姣总是换位思考。即便心中委屈,她也会迅速调整情绪,轻声安抚、耐心开导。在工作中,她不断成长。2024 年,她和同事代表医院参加株洲市心血管护理年会病例汇报竞赛,起初的紧张怯场,在反复练习中化为从容自信,最终荣获第三名。此后更是在院内比赛中屡获佳绩,还被评为“安全先进个人”“优秀护士”。
朱姣说:“护理工作就是要用一万次重复的动作,去守护病人的身心健康。”
采血护士:青春与热血的双向奔赴
24岁的刘伊婷是攸县采血点一名外采护士,自2022年10月踏上工作岗位,她与同事便扛起了攸县、炎陵城区及乡镇的采血重任。从攸县到炎陵的蜿蜒山路,她们不知走过多少回。每逢乡村赶集日,6点的晨光里,刘伊婷和同事就已出发。8点,采血车稳稳地停在市集。“村民们赶集早,这里人多,宣传效果好!”一到现场,刘伊婷便化身“科普小能手”,穿梭在人群中,向商贩、村民发放传单,耐心讲解无偿献血的政策与知识。看到这些辛苦却充满热情的姑娘,黄桃上市时,商贩们总会硬塞几颗黄桃,用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她们的认可与支持。
热爱跳舞的刘伊婷将爱好融入无偿献血宣传中。在公园招募活动里,她紧跟潮流,学习热门网络舞蹈,把献血知识编成rap,与同事活力开跳,吸引更多人了解并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
同龄的滕旻卓于2024年7月入职株洲市中心血站血源体采科,成为株洲497名男护士中的一员。9月21日,首次独立值班的他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一位AB型Rh阴性血的产妇大出血,急需大量备血。关键时刻,从长沙赶来的志愿者任艳丽带来希望。滕旻卓迅速完成准备、初筛、采血,仔细交代注意事项后送检。最终,团队将6300毫升红细胞、4600毫升血浆等及时送往医院,产妇转危为安。“那一刻,我真正懂了生命至上的分量。”滕旻卓回忆时,眼中满是激动。
工作之余,滕旻卓热衷跑步、撸铁,在网易云创作的原创歌曲收获大量听众。他将爱好化为宣传无偿献血的创意灵感,创作的脱口秀《献血那些事儿》以幽默风格展现采血日常,荣获湖南省采供血机构无偿献血科普展演大赛三等奖。街头巷尾、校园内外,他用独特创意,让无偿献血理念深入人心。
手术室护士:以责任扛起生命之重
5月9日上午11点,湖南省直中医医院手术室内,一场现代医技与病魔的角力正在进行,监护仪规律的“嘀嘀”声已持续近两个小时,25岁的袁浩祯站在第二助护位,眼睛跟随主刀医生的动作转动,不敢有丝毫放松。“镊子。”医生话音未落,他已将器械递至其掌心。
袁浩祯记不清这是他第几次在无影灯下与同事们并肩作战,每一次胜利都意味着他们帮一位患者驱散了病痛的阴霾、使一个家庭重拾生活的希望。
“我爱看别人的眼睛,却又最怕看病患家属的眼睛。”袁浩祯说,每次将重症病人送进手术室,与家属告别那一刻,是他最揪心的时刻,那份深深的忧虑与惶恐,清楚地刻在家属的眼神里。”
“都说医务人员见惯生死,早已心如铁,但谁又能轻松扛下那份生命之重?”在手术室当护士3年,袁浩祯深感医务工作者肩上担子的分量,这也鞭策着他不敢有丝毫放松,力求每一次术前准备万无一失,与医生的每一次配合都天衣无缝。
市二医院手术室护士杨钰龙与袁浩祯同岁,入职已有5年,他的感受与袁浩祯一样。“洗手服要反叠三次、铺器械车尽量一次铺成,避免拉拽增加污染机会……”这些术前准备要领,从写在笔记本上到深深镌刻进脑海,印证着他的迅速成长。
杨钰龙从业以来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抢救一位因车祸紧急送医的病人,那是他入职的第3个年头。病人是晚上10点送医的,当时他是手术室里唯一的值班护士。“患者送过来时身体多处骨折,意识已经模糊,很危急。”杨钰龙立即通知备勤护士到岗,进行术前准备。
从准备手术器械、调整患者体位,到建立静脉通路、配合麻醉师实施麻醉,第一次面对突发状况的他竟出奇的老练。“当时以为自己会紧张慌乱,可真正进入工作状态,当各个程序变成潜意识动作,与医生的配合形成肌肉记忆,突发与日常并没有区别。”
养老机构护士:银发间的青春密码
5月8日清晨,芦淞区贺家土街道社区养老康复中心,25岁的罗雨萱推着空轮椅快步穿过弥漫着艾草香的走廊,口袋里有张奶奶塞的玉米糖和王爷爷家乡的橘子。每次巡房,她的口袋总被老人家用各种小零食撑得鼓鼓囊囊。
罗雨萱来到吴爷爷身旁,熟练地将双手伸到老人腋下,稳稳当当地把他抬到轮椅上。“早上到窗边晒半个小时太阳,这是吴爷爷坚持了3年的习惯。”罗雨萱犹记得3年前,自己第一次帮助吴爷爷从床上挪到轮椅上,爷孙俩差点儿一同摔倒,好在同事刘姐在旁协助,两人才没摔伤。如今,罗雨萱已掌握技巧,一个人就能搞定。
“当年插胃管紧张得手指发颤,如今却能一边安抚躁动的老人,一边精准完成操作。”谈及罗雨萱,同为养老康复中心护士的刘链对眼前这位“00后”小妹妹很欣赏。
养老康复中心里有很多老人丧失了自理能力,还有一些老人因为家庭问题以及对身体康复缺乏信心,不配合护理工作,照顾起来很麻烦。罗雨萱从不抱怨,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还用年轻人的方式帮助老人放松。她的手机相册里存着老人们跳手指舞的视频,背景音乐是短视频平台的热门旋律;她带着认知症老人进行“拍拿放”挑战,教他们用平板电脑看孙子的直播……老人绽开的笑容,让罗雨萱想起童年里,自己奶奶用收音机给她放儿歌的珍贵记忆。
“最怕看到老人离世。”罗雨萱说,有一天自己外出采购物资,就那么片刻的功夫,一位跟自己关系不错的奶奶去世了。那一次,她在办公室哭湿了两包纸巾。经历了一些生离死别,罗雨萱学会把悲伤揉进专业里:整理遗物时发现老人珍藏的感谢信,会将其叠成纸鹤放入纪念盒。
“00后护士”并非标签,而是卷起青春风暴的“后浪”。那些浸透汗水的白大褂、充满巧思的科普舞步、与患者温暖相伴的瞬间,都是他们奔涌向前的印记。护士节,致敬这群守护生命晨曦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