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明
近读《坚强的老战士——徐特立画传》,我被这位老战士的“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精神深深打动,对他严于律己、艰苦朴素的作风深感敬佩……
1909年,为“开发民智”,徐特立在长沙修业学校作报告时,当场断一指为赴京请愿的湖南代表送行;1919年,42岁的徐特立已是湖南教育界很有声望的教育家了,但他积极地加入了蔡元培发起的赴法勤工俭学;1924年,留法归来的他在长沙创办女子师范学校并兼任校长。有次学校买了几十个新制便桶,新制便桶须上桐油后才能使用。可同学们又急需要用,他不等油匠工来亲自动手,同学们看了都围拢过来帮忙,不多时就把几十个新制便桶给上油好了。
1927年,当大革命失败的时候,徐特立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他又以57岁高龄参加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红军队伍中年龄最长者。按规定,徐老配有一匹马,但他总把马让给伤病员骑,自己天天走路。据统计,在长征途中,徐老骑马顶多不过1000公里。故此在红军战士中编出了这么两句顺口溜:“徐老徐老真是好,不骑马儿跟马跑。”
徐特立先生自1905年离开家乡,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他与结发妻子熊立诚聚少离多。但他们相濡以沫,相互支持,始终保持坚贞不渝的爱情。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两人才得以在北京团聚。
1937年,徐特立以时任八路军驻湘代表回到湖南。消息传来,徐夫人带着全家长幼赶来长沙。可一贯坚持以“工作第一”的徐老托人告诉老伴,等他忙完后再见。直至深夜,他们才得以见面。好在夫人极为理解地说:“你为国事忙,我为家事忙,各自忙好。”徐老听了,十分高兴。
1952年,熊立诚因病住院,旁边的人建议他找公家报销一部分费用,可徐老说:“她是家属,我有薪金可以养她。”他还对身边的孙女说:“革命前辈总是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和个人得失。他们考虑的不是从国家和社会那里取得什么,而是自己要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什么。”你看看,多么无私自律的老人啊!
同年,中央决定为徐特立盖几间房子以便接待群众、保存图书资料。徐老知道后硬是不肯,他说:“现在人民生活还有不少困难,我怎能为自己盖房子,花费人民的钱财呢!”后来硬是住不下了,有关部门坚持盖了几间,但费用是原计划的一半。即便这样,徐老总说钱花多了。
1954年8月,徐特立当选为湖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9月,他以这个身份出席了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常务委员。按规定,应给每位代表补助150元,可徐老收到后不但退回,而且还让秘书回信:“我每月有薪金,人民代表应该为人民办事,不能增加人民的负担,以后不要再给我寄这笔款了。”
1957年,徐特立八十大寿,他的亲朋好友计划自费庆贺,可徐特立认为:“咱们国家还很穷,这么大吃大喝,不是给我徐特立抹黑吗!”此时正好湖南要开人大会,他借此“逃”了出来。可到了长沙,他的亲朋故旧更多,做寿的排场更大,于是他开完会买了张去广州的票,故而他的八十大寿是在列车上度过的。
徐特立先生一生不抽烟不喝酒,每天清茶一杯,衣着也很朴素,仅有一双皮鞋和一套呢制服,只是外出活动时才穿。1968年11月28日,91岁的徐老因病去世。他在弥留之际把自己多年的积蓄都交给了组织,并对孩子们说:“你们应该继承的不是我的财产,而要继承老一辈的革命精神。”
难怪,徐特立在七十岁生日时,朱德老总称他:“你是一个老怪物。”意思是说,你徐老不仅是位具有非凡毅力的革命老人,同时你的精神和行为,非一般人所能做到。周恩来同志则称赞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