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周蒿
通讯员/郭青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株洲什么样?
它,应该天蓝水清,惠风和畅;应该和谐宜居,美不胜收;应该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呈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不只是畅享,更在笃行中。近年来,市政协把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作为履职重点,在助力建设美丽株洲进程中书写了亮眼答卷。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今年,市政协将把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打造成更有质量、更有实效、更有影响的履职品牌。
突出发力点
齐心协力守护“美丽株洲”
“这种氨氮快速检测试纸,是流域生态健康的‘听诊器’。”在渌江随机取水点,政协委员手持快检设备,现场了解水质情况,即时生成的氨氮含量数据显示,江水氨氮含量为0.5mg/L,符合河流Ⅱ类水标准,水质较好。
这是前不久,市政协民盟界别委员工作室与醴陵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开展“民主监督+检察监督”共护母亲河主题活动中的一幕。
自2021年起,民盟株洲市委员会已连续五年,联合多部门及专家团队开展渌江及其相关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取得显著成效。
这是市政协系统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的缩影。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建言,往实处发力。市政协根据2021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问题、2022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问题、2024年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问题等,梳理出了40个全市重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并结合17个大气监测站和35个水质监测断面的周边环境民主监督任务,联合制定了《市政协重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民主监督清单》和《市政协大气、水环境专项民主监督清单》,切实增强了民主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
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今年,市政协将进一步聚焦大气污染防治,结合株洲实际,围绕移动源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和焚烧管理、烟花爆竹禁限放与绿色转型、扬尘污染防治、餐饮油烟污染防治等方面开展专项民主监督,持续守护“株洲蓝”。
打好“组合拳”
持续提升专项民主监督实效
2月28日,市政协举行2025年第一期“委员大讲堂”,主题就围绕推动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走深走实展开,为准确把握株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势、更好开展监督提供专业视角、工作指引。
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是一场持久战。今年,紧扣省政协“1453”履职总要求,市政协围绕强化责任落实、提升履职能力等重点创新方式,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推动专项民主监督工作落地落实、出新出彩。
——开展“委员随手拍”微监督活动。委员们日常发现工业扬尘污染、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污染、餐饮油烟污染、垃圾乱堆乱放、非法排污等违法违规行为等生态环境有关问题,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将“现场图片+问题描述”以微建议的形式提交到政协云平台,由工作人员跟进处理。
——搭建学习平台。以委员大讲堂、环保小课堂、云上读书会等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委员环保素养和履职能力。
——开展多形式协商。盯紧优化城区环卫运行机制、推进清水塘片区综合治理“环境修复+开发建设”试点、控制面源污染、促进水环境保护等开展专题协商;就加强电动车充电设施安全管理开展“株事好商量”;针对关于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建议开展提案督办,以政协智慧力量,助力生态建设。
——用活动激发环保热情。举办“美丽株洲我先行”“变废为宝促利用,焚烧管理护蓝天”“关注森林,政协同行”等主题活动,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
“共同守护株洲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市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努力把履职答卷写在蓝天碧水间,写进群众的心坎里,持续擦亮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履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