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出“十八般武艺”:株洲全力提速北斗规模应用发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正明

    近段时间,株洲北斗规模应用动作频频。

    继4月17日专题调研后,5月7日,市委书记曹慧泉再次调研全域全场景北斗规模应用工作。

    再往前,4月24日,曹慧泉与中国移动湖南分公司张坤、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乔建设座谈,共商深化北斗等领域合作事宜。

    4月17日晚,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组织召开北斗规模应用示范场景座谈会。

    ……

    如此密集行动,释放出什么信号?3年多来,株洲北斗规模应用取得哪些成效?接下来又应如何作为?一个可见可感的事实是,加快北斗规模应用发展,株洲正持续“上新”。

    剑指“规模应用”

    株洲缘何持续发力?

    天上“北斗星”,地上“北斗城”。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开通近5年来,“北斗+”融合创新正全力赋能千行百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先来看一组数据:截至2024年底,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累计出货量已超过5亿片,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5亿台/套(含智能手机),涉及国计民生重点行业的北斗终端设备应用数量超过2800万台/套。北斗已成为大众消费产品的标准配置,2024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2.86亿部,超过98%支持北斗定位。

    北斗赛道热得发烫。从国家到地方,政策导向明显:汇聚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扶持北斗系统行业深度应用与创新拓展。

    比如,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启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遴选,意在促使各地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发展特点,积极探索北斗在各个领域的新应用。

    早在2021年,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就明确提出,将北斗应用作为“3+3+2”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株洲加快建设湖南北斗产业园,以北斗规模应用指挥部统筹各方力量加快北斗规模应用,取得初步成效。目前,株洲已承办两届北斗峰会,规划北斗规模应用场景130个,其中38个场景建成投入使用,大多在全国领先。

    眼下,北斗规模应用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关键阶段。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密集调研调度,无疑释放出强烈信号:株洲将发挥优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北斗规模应用走深走实。

    正在打开的“想象空间”

    株洲北斗规模应用情况到底如何?

    我们透过4月17日、5月7日被“检阅”项目管窥株洲北斗规模应用情况。

    先看交通运输领域。在株洲职教城,乘客打开“云尚巴士”微信小程序,就可以像预约网约车一样预约公交车。这是搭载了北斗系统的智能巴士——北斗云尚巴士。

    不同于传统公交车,云尚巴士不设固定线路、站点,而是在区域范围内根据乘客需求,合并顺路订单形成行驶路线,提供点对点的出行服务。在北斗系统加持下,车辆管控调度精准,乘客等待时间也大大减少。知株侠了解到,今年,“云尚巴士”营运区域将扩展到“职教城+大丰站+万达商圈”。

    再看防灾减灾领域。2023年9月,株洲选取8栋老旧居民小区、历史建筑试点,布置北斗高精度监测设备,覆盖倾斜、位移、沉降等关键指标,初步构建了动态感知与智能预警体系。

    今年,这一应用场景将扩围。知株侠拿到的一份资料显示,4月至9月,株洲将集成北斗、物联网、AI等前沿技术,打造“天空地”立体监测网络,为包括全市所有C级房屋在内的462栋房屋提供实时安全监测。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尾矿库综合动态监测系统,株洲对尾矿库坝体位移、库水位等关键数据,实现实时监测和风险分析。系统部署的北斗GNSS传感器,监测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

    北斗技术也为电力等领域提供“硬”支撑。这两年,国网株洲供电公司打造了输电线路隐患预警、无人机输配电线路自主巡检等4类北斗应用场景,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国网公司的一名工程师介绍,就在4月份,根据输电线路通道隐患智能识别系统推送的隐患点,公司进行了集中攻坚整改,确保了强对流大风天气下电网的安全稳定。令知株侠惊叹的是,如果在系统内批量建模,72小时内就可以完成株洲4300余千米的输电线路通道隐患扫描工作。

    如今,在湘江株洲段,“北斗+”让河道巡检有了新方式。依托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和无人机自动巡检功能,再加上AI算法模型,可以及时、精准地发现、预测非法作业和溺水事故,提高河道综合管理水平。有关部门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项目投用后,单次城区流域巡检成本从6000元降至不到100元,事件响应时间缩短80%,且实现7×24小时巡检全覆盖。

    从更大范围看,一批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汽车等产业发展以及大众消费、智慧城市、现代农业、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北斗规模应用典型场景也在株洲加速落地。

    可以说,北斗规模应用的“十八般武艺”正在株洲练就,“天边的北斗”正成为“身边的北斗”。

    从三个层面理解

    株洲机遇与担当

    “北斗应用只受想象力限制”。站在时代风口,只有深刻理解北斗规模应用的底层逻辑,找准发力点、突破口,才能推动北斗规模应用之路越走越宽,在全国率先打造全域全场景北斗规模应用示范城市。

    知株侠认为,可以从三个层面把握株洲持续加力发展北斗规模应用“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机遇与担当。

    最首要的是,用好“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这一平台。

    北斗国际峰会是继中非经贸博览会之后,在湖南落地的第二个国家级、国际性、常态化的峰会平台。如此高级别平台,对地方的营商环境、招商引资的带动作用是巨大的。比如,上海的“进博会”、北京的“链博会”、广州的“广交会”,无不对地方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第二届、第三届北斗峰会连续在株洲举办后,吸引了一批企业落户,引进了一批北斗专家支持株洲北斗产业发展,促进了一批应用场景示范推广。正因如此,市委、市政府对峰会尤为重视。第四届北斗峰会拟于9月下旬在株洲举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提出要求,“再接再厉、抬高标杆、自我加压,全力以赴把峰会办成精彩的‘连续剧’。”

    其次,坚持“产业发展”与“规模应用”两端发力。

    产业是基础,应用是目的,二者相互促进,才能实现高速发展。这也是近些年,株洲一贯的“打法”。

    一方面,完善产业生态,做强北斗产业。

    经过几年努力,株洲已构建起从部组件研发、整星制造、星座营运到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北斗时空信息产业集群成为省级产业集群培育对象。成绩之外,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和弱项也不容忽视。

    最近,株洲首颗本土制造卫星“XR-11”下线、株洲北斗时空产业基金入股千寻位置两则消息,引发业界广泛关注。这启示我们:立足株洲产业基础,发挥北斗峰会链接顶级资源优势,做强北斗产业基金,不断完善北斗产业生态,加快引进、实施一批标志性项目,促进北斗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另一方面,以场景为牵引,抓好规模应用。

    当前,北斗应用已经走进千行百业,尤其是现在AI普及之后,可以在很多场景下变成数字经济的底座,做到赋能万物。

    在这个节点,株洲更要乘势而上,抢抓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机遇,积极丰富拓展一批世界级、国家级北斗规模应用场景,探索更多“北斗+”和“+北斗”。

    最后,无论产业发展,还是规模应用,都离不开创新。

    株洲深知这一点并一以贯之。比如,成立以国内权威院士专家领衔的株洲北斗时空信息研究院,打造产业发展的“参谋部、发动机、推进器”;打造“创新成果转化年”升级版,实施十大“先锋计划”,在北斗应用等产业创新生态建设等方面求突破。

    知株侠认为,创新是株洲的基因,应持续放大创新优势,继续用好北斗峰会专家委员会、北斗时空信息研究院等智库资源,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助力株洲北斗产业发展和规模应用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星空浩瀚,北斗璀璨。打造全国全域全场景北斗规模应用示范城市,株洲加速飞驰。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