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株洲警营“许三多”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陈平为摩托车驾驶员佩戴头盔。(通讯员供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琼

    通讯员/龙百惠 周冬月

    坚守雪域高原护卫边防17年的“兵哥哥”;被同事称赞为株洲警营“许三多”的老交警;对违法犯罪人员“目光如炬”、对人民群众“铁血柔情”的执法者……他就是株洲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云龙大队一中队中队长陈平。

    高原17载护边防

    皮肤黝黑,眼神真诚而坚定,4月23日,即使在接受采访时,他的后背依然挺得笔直,那是17年高原军旅生涯留下的印记。

    1994年,未满18岁的陈平踏上青藏高原。在海拔4500米的阿里地区,他时常在深山老林中执行边防保卫任务。

    恶劣的自然环境练就了陈平钢铁般的意志,也给了他一生需要忍受的伤病。因长期的高寒缺氧,他在24岁就患上高血压和高原性头痛。即使这样,他也从未向部队申请调离。

    “吃得了苦,霸得了蛮”的陈平就这样在西藏待了17年。

    2011年,陈平转业回株。在部队荣立2次三等功的他,本可选择相对安逸的岗位,他却毅然穿上警服。

    执拗的“破案能手”

    从橄榄绿到藏青蓝,身上制服虽换了颜色,但陈平已把《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憨直倔劲嵌进了骨血,恰似当年在军营踢正步,每一步都要砸出金石之音的认真。

    2023年6月的一个凌晨3点,值班室的电话突然响起。

    “华强路上有辆汽车侧翻……”陈平立即带着同事赶往现场。奇怪的是,他们在报警地点来回找了近2小时,就是不见事故车辆。

    “陈队,要不先回去吧?”同事提议。陈平摇摇头:“再找找。”

    就在这时,一名男子驾车赶来,自称是驾驶员丈夫。通过男子手机里的照片,陈平终于在一处变电箱后面发现了被杂草掩盖的事故车辆。

    “我们需要对你妻子进行酒精检测。”陈平敏锐地察觉到异常。男子支支吾吾地说妻子已回家休息。“那我们就跟你回家。”陈平坚持道。

    见民警上门,女子拿着两个鼓鼓的信封下来: “警官,我刚喝了点甜酒。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就当辛苦费了。”

    陈平脸色一沉:“把钱拿回去!”检测结果显示,女子确实属于酒驾。

    事后有人问他:“那么多钱,你不动心?”

    陈平憨厚地笑笑:“收了这钱,我睡不着觉。”

    这样的“倔脾气”故事还有很多。2021年的一次夜查中,一名驾驶员在核对身份信息时拒不配合。陈平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坚持把驾驶员带到派出所调查,最终发现其有两次吸毒记录、驾驶证早已被注销。

    “为什么这么较真?”面对这个问题,陈平沉默片刻:“我见过太多惨烈的事故现场……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没了,我想让这种悲剧少发生一些。”

    这些年,执拗的他曾获评株洲市公安系统“最美基层民警”“十佳交通民警”称号,也创造了执法“零投诉”记录。

    “我也是农民出生”

    面对服务的人民群众,这位执拗的“许三多”亦有侠骨柔情。

    在荷塘交警大队管理合泰片区的4年里,每日清晨,芦淞市场群里拖货的板车、轰鸣的摩的与人流搅成沸粥。

    为了让自己在马路上更加显眼,陈平经常踩在三轮车上,扯着嗓子在引擎轰鸣中疏导交通。

    遇见不戴头盔的摩的师傅或拉着拖车乱穿马路的商贩,陈平大多是教育劝导,苦口婆心地讲法规,讲感情,“我也是农民出身,晓得你们讨生活不容易,但安全才是最要紧的。”心软的他,有时还会自掏腰包为当事人买上一份早餐。

    去年3月,云龙交警大队开展飙车炸街整治行动。得知被查获的“小鬼”大多来自单亲家庭、踩着高考的门槛,于是他特意没穿警服,逐一上门跟家长、“鬼火”少年谈责任与成长。

    后来,其中一名“鬼火少年”带着录取通知书找到陈平:“陈警官,我现在不飙车了,也考上心仪的学校了,谢谢您!”男孩眼里泛着光,陈平乐得合不拢嘴。

    有人说,陈平有双“鹰眼”,能在川流不息的车群里一眼锁定细微的安全隐患。

    有一次,暴雨如注。陈平巡逻时发现主干道上一个下水道井盖不见了,黑漆漆的窟窿张着大口。他冒着大雨,和辅警一起设置警示、联系相关部门。等抢修人员赶到时,他已淋得像只落汤鸡,却还在指挥车辆绕行。

    “我们在路面执勤的意义,不仅仅是在马路上指挥交通,管理交通违法行为,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城市多一分安宁。”陈平说。

    暮色已沉,警灯闪烁,头上警徽在路灯下熠熠生辉,仿佛照亮了人民群众出行的平安之路。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