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工作病”也可申请职业病诊断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易楚曈) 在全国第23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开展之际,职业病防治话题引发了市民关注。劳动者是否了解自身职业健康隐患?若怀疑罹患职业病该前往何处诊断?4月29日,记者走访街头巷尾,倾听劳动者心声,并邀请专家解读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要点。

    在中车株机公司门前一处车辆临时停靠点,有着10年出租车驾驶经验的陈师傅告诉记者,他日均在车上坐12个小时,自己的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越来越严重。

    类似的情况不少。在附近的一家药店,长期站立理货的导购员罗女士卷起裤腿,小腿静脉曲张明显;田心片区某制造企业车间的打磨工刘师傅,因长期用力握住机器操作,他的拇指间已开始变形……

    “遇上这类情况,多数同行从没想过这算不算职业病。”陈师傅说。

    “我们做过调查,在制造业密集的株洲,很多劳动者将职业相关疾病视为‘工作代价’,却不知道其中部分病症已纳入法定职业病范畴。”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副主任邱艳霞解释。

    邱艳霞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新的工种和劳动方式不断产生,劳动者接触职业环境和职业危害的风险更加复杂化、多样化。为此,我国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针对行业工种变化新增了职业病种——例如,今年8月起就增加了“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两类职业病。目前,我国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已由原来的10大类132种调整至12大类135种。

    邱艳霞表示,制造业工人因长期保持固定姿势作业,其肌肉骨骼劳损率要大大高于普通人群;而应急救援人员、高压岗位从业者则因行业特殊性,极可能会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

    那么,劳动者在哪里可以申请职业病诊断?

    在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服务窗口,提交完职业病申请诊断材料的电力检修工张师傅向记者展示材料清单,“要准备劳动合同、近三年职业健康检查报告,还有单位出具的职业危害接触证明。”

    窗口工作人员补充说:“若用人单位拒绝配合,劳动者可向卫健部门投诉,通过工作场所监控视频、工友证言等辅助材料申请诊断。”

    根据最新政策,劳动者可选择用人单位所在地、户籍地或常住地诊断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