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调解”机制 助推服饰产业升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理】

    各地和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协同联动,坚持管行业也要管党建,形成做好社会工作的强大合力。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事】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俞强年通讯员/龙志明) 近日,芦淞服饰市场群环洲城3楼经营区的品牌经营权纠纷,已经画上圆满句号。市场党支部通过创新“红色调解”机制,成功化解40号与41号商户因同品牌经营引发的矛盾,为1.7万商户树立了公平竞争新典范。

    事件起源于两家相邻服装商户因销售同品牌商品产生摩擦,导致双方日均客流量大幅下滑。

    “接到诉求2小时内,我们就组建了由党员骨干、行业协会代表和法律顾问组成的7人调解专班。”环洲城市场党支部书记陈文祥介绍,调解组采取“三查三访”工作法:查租赁合同原始条款、查品牌区域授权书、查近三个月销售台账;访商户经营现状、访品牌区域总代理、访进货渠道负责人,精准锁定“授权期限冲突”“区域代理权限重叠”等5大争议焦点。

    调解过程中,市场群调解工作室负责人刘英明带领法律顾问团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商场管理规定,逐条分析利害关系,最终引导商户签署调解备忘录。

    “我们构建了‘1+3+N’红色治理体系,即以党组织为核心,搭建商户议事会、诚信联盟、法律援助站3个平台,整合行业协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经营户等N方力量。”芦淞服饰市场群综合党委书记黄永立表示,去年以来,市场群累计化解商标侵权、物流纠纷、租金争议等各类矛盾127起,涉及金额2000余万元,调解成功率达100%,商户满意度连续三个季度保持98%以上。

    目前,芦淞服饰市场群综合党委在市场群成功打造了1个党群服务中心,在金帝、金冠、智超、银谷、九天、南大门等市场建设了10个党群服务站,设立600余个党员示范岗,形成“10分钟红色服务圈”。这种党建引领下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正为中南地区最大服装集散中心的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释】

    芦淞服饰市场群通过“红色调解”机制高效化解品牌经营权纠纷,展现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智慧。这不仅是“小事不出市场”的生动范例,更凸显了“1+3+N”红色治理体系的效能——党组织统筹多方资源,将法治、共治与德治有机结合,既维护了市场秩序,又优化了营商环境。市场群里的党员示范岗织就的“10分钟红色服务圈”,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动传统市场转型升级,为同类商贸集散地提供了可复制的治理样本。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