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军 黄琛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株洲历史文化厚重,是老祖宗炎帝神农氏的安寝福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老工业城市之一,以其独特的炎帝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为高中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大力推进株洲本土特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既是文化育人与时俱进、传承创新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强高中思政课内涵式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挖掘株洲本土特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的教学内容
株洲本土特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与人文精神,是高中思政课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
一是炎帝文化,作为株洲的标志性文化,其“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与课程中的“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相契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深入挖掘炎帝创世神话、农耕文明起源等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炎帝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
二是红色文化,株洲也是“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之地,其革命历史与英雄事迹是“弘扬革命文化”的生动教材。通过讲述株洲本地的革命斗争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革命精神。
三是工业文化,作为株洲现代化进程的见证,其“工匠精神、创新驱动”等理念与课程中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呼应。
通过介绍株洲工业发展历程、展示株洲工业成就,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改革创新意识。
二、优化株洲本土特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的教学方法
为了将株洲本土特色文化有效融入高中思政课,需要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首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组织参观炎帝祭祀、革命纪念场馆和动力谷等,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其次,可以运用项目式学习法,引导学生围绕株洲本土特色文化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团队合作、资料搜集、成果展示等环节,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在线课程等,打破时空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接触与学习株洲本土特色文化。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优化,切实把“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与网络云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
三、创新株洲本土特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的教学路径
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需要创新教学途径,将株洲本土特色文化融入课程的方方面面。
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地方文化机构、企业的合作,邀请专家学者、行业精英进校园讲座或开设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视野与实践机会。
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把课堂搬到文化遗址、博物馆、工厂车间等,通过实地体验和现场说课,加深学生对本土特色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文化志愿服务、文化创意大赛等活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株洲本土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这些教学途径的拓展,可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模式,促进株洲本土特色文化与高中思政课的深度融合。
四、突出株洲本土特色文化融入高中思政课的教学评价
为了确保株洲本土特色文化有效融入高中思政课,必须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
首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将学生对株洲本土特色文化的理解程度、文化素养的提升情况等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
其次,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项目评价等,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与综合能力。
此外,还要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生、教师、家长及社会的意见与建议,不断调整与优化教学策略与评价机制。
通过这些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可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促进株洲本土特色文化与高中思政课的持续改进与完善。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本文系2023年度株洲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JGH2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