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不成熟”的干部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谭圣林

    走访基层,结识了一所偏远乡村学校的彭校长。有人说他对人对事特别认真,但也有人说他古板、不开窍,是一个“不成熟”的干部。

    彭校长上任那个期末,在账务清查时发现,食堂里大米库存接近清空,可学生手上还有发出的1000多斤大米餐票未用完,显然,有人做了手脚。负责管理食堂的是一位老司机的儿子小陈。按学校制度规定,这是肯定要赔偿的。然而,小陈仗着有点背景,根本不把此事放在眼里,还振振有词地放出狠话:“我不赔,看他能把我怎样?大不了,我去别的学校。”

    彭校长当然容不得这股邪气,每次开会,都要提及此事。有人提醒彭校长:“小陈的老子专为领导开车,关系很硬。这反正是公家的事,何必揪着不放呢?算了吧。”果然,不到一个月,小陈通过活动,调到另一所学校去了。

    彭校长却不顾撕破面子,一直咬住不放。老师迟到一次都要扣绩效,何况是事关1000多斤大米呢?如果不处理好此事,怎么向老师们交代?以后的各项制度怎么能执行下去?就这样,彭校长先是对教育局领导阐明情况并摆出态度:“你们不支持这件事的处理,我就不当这个校长了。”而后,他竟追到小陈新调入的学校,硬是要他赔偿后才罢休。

    面对彭校长的倔犟,有人摇摇头说,彭校长这个人,真是惹不得。

    入冬,彭校长安排两位副校长购买防寒木炭。签报发票时,彭校长见发票上开具的是4450公斤木炭,于是要求总务科按这个数,平均分给全体老师。谁知,木炭只分了2000多公斤就没货了。以前分发木炭,都是每人一麻包,从没有谁去核过数量,这一次遇上彭校长,问题暴露出来了。彭校长最恨的就是这种打马虎眼的搞法,即使是校领导班子成员,也丝毫不留情面,照制度处罚。

    此事不久,一封告状信寄到了有关部门,举报彭校长挪用公款,工作方法粗暴,要求立即调换校长。因为告状信有十多位老师签名,上面对此事很重视,组织了一个工作组进驻学校进行调查。工作组分别找了老中青多位老师谈话,得出的结论是,彭校长没有经济和作风问题,只是工作方法有所欠妥,有时操之过急,要求过高,误伤了一些同志。

    不过,这件事对彭校长还是触动不小,虽说自己是清白的,但居然有十多位同志提笔签名,这不值得反思和改进吗?

    触动不小的,还有许多在告状信上签过名的老师,他们见彭校长并没被告倒,不由得担心起来,日后彭校长会不会为难自己?

    彭校长在会上公开表示:绝对不会。评职称时,一位“签过名”的老教师原本以为会被为难,没想到还得到了彭校长的真诚帮助。事后,老教师握着彭校长的手说:“这次,我认识了你这个人。以前是我糊涂、草率了……”

    摸爬滚打了多年的彭校长,已经习惯了旁人指点他的“不成熟”。在他的眼神里,有的是坦荡和敞亮,在他心里最具分量的,是一个人的正直、热情、无畏……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