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达芦淞: 一场政府与市场的双向奔赴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凌凌

    作为株洲市就业创业高地,芦淞区近年来以“轻淞就业”品牌为牵引,通过创新“三级平台”筑基、精准技能培训赋能、创业生态培育、产业链深度对接等组合拳,构建起全维度就业创业支持体系。该体系不仅促成新增市场主体超6万家,更推动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5%以下,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立体筑基:三级平台织密服务网络

    芦淞区以“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架构为骨架,创新打造“就业服务进我家”“共享生活管家”等微网格服务模式,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通过设立124个就业服务微网格、7家主题招聘微市场、9个政策微课堂,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群众家门口。在株洲市率先推出“就业创业示范街”建设,发布12个政策样板课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数据显示,该模式已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2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56%,其中“格格家”微网格服务获评省级创新案例,有效破解了基层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双核驱动:技能提升与创业孵化并重

    紧扣“技能强区”战略,芦淞区构建“政校企”联动培养机制,依托欧科亿等企业培训中心,开展硬质合金成型等特色产业培训,累计培养高技能人才2.15万人,其中10人跻身全省首批特级技师行列。同步实施“创在芦淞”计划,建立7家创业孵化基地,推出“培你创业”全链条服务,吸引大学生创业者超2.3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亿元,孵化出华锐精密等就业贡献标杆企业,区内创业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26家,位居全市前列。

    链式融通:三链协同激活市场动能

    通过建立“招聘—校企—服务”三链融合机制,芦淞区破解就业市场“供需错位”难题。一方面打造“职达芦淞”品牌,组织159场主题招聘,联动3671家企业释放8.4万个岗位;另一方面构建“百村百站”劳务协作网络,首创“看企上岗直通车”模式,促成52名学员现场签约。在校企合作领域,与10所高校共建人才共育基地,推出“千名学子看芦淞”产业体验活动,使区内重点企业用工留存率提升40%。

    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开发公益性岗位近百个,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托底保障覆盖率达100%。这种全链条就业服务不仅保障了民生稳定,更为服饰、航空等特色产业输送了高素质人才,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