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下楼即享服务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徐滔) “现在从家走到养护院只要3分钟,儿子再不用每天赶回来给我做饭了。”4月22日下午,天元区夕乐苑嵩山老年养护院的阳光房里,90岁的刘娭毑边翻阅书籍边向记者介绍。近日,随着《株洲市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养老新十条》)颁发实施,这样的温馨场景正在全市多个社区成为现实。

    家住德政花园的刘娭毑是上述养护院的首批受益者。她的家与养护院直线距离不足百米。透过房间窗户,还能望见自家阳台上新栽的绿植。老人三个儿子虽工作繁忙,但得益于“家门口养老”的便利,家人探望“几乎和老人住在家里时候一样”。

    “三菜一汤的营养餐、带独立卫浴的适老化房间,还有书画课、健康讲座,每月2680元的费用比请保姆划算多了。”老人细数着新生活的变化。

    这座2500平方米的养护院由社区闲置资产改造而成,内设日间照料室、老年食堂、医疗康复区等8大功能板块,辐射周边多个社区数百名老人。院长宾波介绍,养护院入住率比较高,目前有70名老人在这里长住,都把这里当第二个家。

    在天元区,像嵩山养护院这样嵌入社区的养老机构还有多家。在石峰区,原株化医院、玻璃厂医院也已变身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而在全市范围,40家长者食堂、多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也在投入营运。

    《养老新十条》明确划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硬指标:新建小区严格执行养老配套“四同步”政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老城区和已建成住宅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面积应当达到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的标准,总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对于目前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或者现有设施面积未达到标准的,应当通过新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补足。

    市民政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说,随着《养老新十条》深入推进,家门口养老难题有望得到解决,“通过多种方式,我们要让每位老人都能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