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董介
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车体事业部,李骁翃被工友们亲切称为“健康守门人”。这位与铆焊工作打了7年交道的市级“职业健康达人”,既为企业安全防护体系注入智慧结晶,也在个人健康管理领域开辟出独特天地。
记者:您如何理解“企业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主体”?
李骁翃:企业健康防护体系犹如大树,根系越发达、枝叶越繁茂,员工方能安心栖居。生产车间精心编织四重“生命防护网”。8台搅拌摩擦焊设备替代传统工艺,从源头消除弧光烟尘;18套隔音房如“防护盾牌”分割作业空间;打磨机器人挥舞机械臂实现人机分离;8000元/套的智能面罩、量身定制的降噪耳塞构筑最后防线层层防护之下,职业健康风险系数显著降低。
记者: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您认为员工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
李骁翃:核心在于思维蜕变,从被动防护转向主动守护。新员工需以敬畏之心完成岗前培训必修课,老员工要化身流动哨兵,用经验照亮安全盲区。就像我手里这枚3M口罩,虽轻如蝉翼却能过滤发丝百分之一的微粒,唯有正确佩戴方显价值。职业健康如同精密齿轮,企业制度与个人意识缺一不可。身处生产一线的我们,既是风险感知的末梢神经,更是防护体系的重要神经元,及时发声方能织牢防护网。
记者:关于职业病防治,您有哪些独到见解?
李骁翃:职业健康不是百米冲刺,而是终身修行,我坚持跑步6年、还参加马拉松比赛,将长跑哲学融入安全管理。我组建了车体事业部运动俱乐部,带动工友业余时间跑步、打篮球强健体魄,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职业病的关键。在车间里,我号召大家共同爱护工作环境卫生,对乱丢乱扔说“不”。当明净的作业环境与强健的体魄相遇,生产效率自然与员工笑容共同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