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黎世伟 通讯员/项声羽 梁林强 卓玲) 清明节期间,炎陵县桃源洞自然保护区每天组织工作人员、利用两架无人机不间断巡视,守护着绿色家园。长年来,该保护区坚持“预防为主”,积极落实各项责任制和措施,加强火源防控。4月13日,炎陵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透露,截至目前,该县已连续43年未发生较大以上森林火灾。
桃源洞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3786公顷,由于森林防火线长、点多、面广,林区与居民区交融,每年有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火源管理难度大。
该保护区将林区划成若干个责任片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与各责任单位签订防火责任书,落实到人。
积极加强宣教,该保护区采取走村串户、开通网络平台等形式,广泛宣传《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人员及时清除林区道路上的枯枝落叶等可燃物,减少火灾隐患。启动与十都、策源、下村等周边乡镇的森林防火联动机制,经常性开展防火宣传、消除火灾隐患等活动。
该保护区还建起一支由35人组成的护林、灭火应急小分队,配备巡护摩托车5辆、灭火水枪10把以及防火服、手套、靴子各100套等。这些应急小分队平时沿着制定的6条路线进行巡护,现已完成巡护200余次,巡护里程达5000余公里。
科技赋能,开启森林防火智慧模式。近年来,保护区建起5个铁塔哨兵视频探头,24小时不间断扫描,一旦发生火情,系统会自动定位火点,并将热成像预警到管理人员的电脑系统,此外,林区还“陆空”搭配巡山,护林员操作两架无人机,可巡视山上一些护林员难以到达的角落,并拍摄实时图像视频,确保第一时间“捕捉”火情信息,早发现、早定位、早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