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旷昆红 通讯员/黄艺翔
春光明媚,正是学习的好时光。4月14日,野享帮项目阵地上传来阵阵欢快的歌声。在这里学习唱歌的居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位居民感慨道:“以前这阵地不少地方破损,如今大变样。我们能有地方学唱歌、学用智能手机,多亏了社区公益基金的帮助。”
去年7月,荷塘区月塘街道野鸭冲社区大胆探索,成立了荷塘区首支社区公益基金。这一小小的公益基金充分汇聚爱心力量,有效补充了社会保障体系,释放出“大”能量,实实在在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双重保障 确保资金规范透明
野鸭冲社区党委书记彭金林介绍,社区公益基金自去年7月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筹集资金14.07万元,主要来源于37家爱心单位和个人的定向捐赠。同时,辖区企事业单位、商家、居民通过“定向捐”“消费捐”“月月捐”“服务捐”等方式持续注入爱心,慈善超市售卖闲置物品、“社群合伙人”手工制品售卖等活动,也实现了基金的自我“造血”,保障基金持续、稳定运转,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让社区公益基金真正成为服务居民、推动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
社区公益基金以专项基金形式设立,账目全部挂靠市慈善联合会,由其监管,相当于市慈善联合会的下属账户。“挂靠公募慈善组织,既能共享公募资格,又能让基金运作更加灵活。”
另外,社区公益基金成立了7人的理事会,要使用善款,7人必须全部同意,才能使用。
精准帮扶 温暖困难群体
筹集善款只是第一步,如何合理、高效地使用善款,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决他们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才是关键所在。为确保社区慈善基金公开透明,增强服务的可及性,野鸭冲社区在基金使用上积极探索创新。
70岁的余娭毑本应安享晚年,却命运坎坷。丈夫离世,儿子因重病失去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由于没有退休金,余娭毑只能想着法子四处奔波挣钱,艰难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像余娭毑这样的困难家庭,在野鸭冲社区并非个例。3月底,野鸭冲社区“野享帮”助困服务队在日常走访中,共发现了4户类似家庭,他们处于“政策难以覆盖、自身无力脱困”的艰难处境。
得知情况后,4月初,社区基金管委会开会研究,从社区公益基金申请拨付2000元专项资金,按照每户500元的标准,购置了米面粮油、生活用品等“物资卡”,及时送到这4户困难家庭手中,为他们送去温暖与关怀。
畅通议事 丰富居民生活
野鸭冲社区辖区多是老旧住宅小区和城中村,房子分布零散,但邻里之间比较熟悉。野鸭冲社区充分利用“月夜谈”协商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协商议事会,有效凝聚居民共识。野鸭冲社区老年人多,能开展文娱活动的场地有限。
居民渴望改善小区环境,增加文娱场地,大伙在“月夜谈”议事会上提出,希望把之前小区闲置的场地完善,作为大伙开展文娱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场地。
居民向社区反映后,社区公益基金理事会七名成员迅速达成一致,对闲置的场地进行修缮,并对周边墙面进行美化。“社区合伙人”有力出力,有物资出物资,齐心协力美化社区环境。
如今,这里既是社区野享帮项目活动阵地,也是居民开展文娱活动的场所。唱歌课、学习智能手机使用、儿童绘画课……丰富的公益课,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利的文体活动。
除此以外,野鸭冲社区每月一次的野享市集居民文化节,便民服务所需的维修耗材等均是由社区基金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