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夫妻前后因病入院 市人民医院医护化身“临时儿女”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记忆病房负责人黎四平(左一)与这面含“赞”量满满的锦旗。通讯员供图

    近日,一对80多岁高龄的夫妇来到株洲市人民医院记忆病房,送上一份饱含深情的锦旗。这面锦旗,不仅是对医护人员专业能力的肯定,更是对记忆病房“个性化照护+家庭式温暖”服务理念的生动诠释。

    唐奶奶因“阿尔茨海默病”出现记忆力减退、行为异常等症状,入住株洲市人民医院记忆病房后,老伴马爷爷也因“脑梗死、高血压病”住进医院调养。两位老人纷纷住院,子女又定居外地,无法长期陪伴。

    面对这样的特殊家庭,记忆病房团队迅速制定了“双人联动照护方案”。

    ——特色护理照亮“记忆迷宫”。团队为唐奶奶设计认知障碍训练、怀旧疗法等非药物干预,延缓病情进展。为马爷爷优化降压手段,并制定了康复计划,积极稳定其脑梗后的身体状态。

    ——“朝夕陪伴”温暖入院时光。护士特意将二人安排在同一病房,通过“情感纽带疗法”,减轻老人的分离焦虑。与此同时,医护人员每日化身“临时儿女”,陪他们聊天、散步。

    ——“云探视”架起亲情桥梁。医护人员主动添加了老人家属的微信,沟通治疗方案,发送视频和护理日志,分享老人的生活点滴,让远在外地的儿女安心。

    经过数周的精心治疗,唐奶奶的情绪明显稳定,能主动参与集体活动。马爷爷的肢体功能也显著改善。

    出院后,家属送来一面写着“良好医德医风,视病人如亲人”的锦旗,激动地说:“感谢市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像家人一样给了我父母最温暖地照顾,这面锦旗代表了我们全家的心意。”

    记忆病房作为株洲市首批认知障碍专病病房,整合了老年病科、神经内科、康复科、心理科、营养科资源,旨在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治疗时,会通过药物疗法结合工娱治疗、音乐治疗、园艺治疗、手工艺术治疗等手段,延缓患者的认知衰退,并通过“家属课堂”“远程探视”等方式,让关爱无缝衔接。

    株洲市人民医院记忆病房负责人黎四平表示,“认知障碍患者需要的不仅是药物治疗,更需要被理解和被尊重。我们会继续用专业与温情,为更多家庭点亮希望之光,更好地为认知障碍患者提供医疗帮助。”

    (陈娜)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