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毅
一湾澄澈如碧的春水,将小山环抱着,也将茶园环抱着。我们站在茶园间,张开双臂,迎接微风微雨,也不知是我们拥抱了山水,还是山水拥抱着我们的心。
这是一场起意仓促的文学之约。
周三晚,我们几个朋友相约一起探讨文学,临时提及四月份的文学采风活动。我提议去均楚镇,云朵查看日程,表示只能安排到本周日。
只有三天的准备时间,于是我们紧锣密鼓地安排各项事宜,对接的对接,通知的通知,报备的报备,统筹的统筹。作协的朋友们看到通知,也是积极报名,那长长的接龙,有如淋了春雨,一夜之间便长到了二十几位数。
周日临行前,妻子问,“天气预报说今天下雨,你们还去?”
“这是约定。”我没有半分迟疑地回答妻子,“有风就听风,有雨就看雨。”
我们如约出发,沿着渌江河向西而行。一路上,那隐约的青山,葱茏的绿树,无不见证着我们急切而又奔放的心。丝丝细雨像个调皮的孩子,从天空的云层跳跃下来,钻进我们的车里。
来到周坊,陈镇长和茶场老板何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望着眼前全是绿色的青山、茶田、碧水,我们仿佛走在春的世界。在二人的带领下,我们徒步走上茶园背靠的不知名的小山。因为有雨,茶田的茶叶更显青翠,颗颗水珠从嫩绿的芽叶上滑落,这哪里是天上的水珠,分明是芽叶的最清新的心泉。我俯下身,小心地亲吻着这叶上的珠儿,便吻到了最柔最沁的人间。
站在坡顶,又是另一番景象。群山环抱着周坊水库,水库也环绕着群山。群山宛如一只深青的玉碗,碧水恰似玉碗中的翡翠清汤。那清汤的绿意是鲜活的。映衬着群山的部分呈墨绿色,映照半空的部分呈天青色,至于水与天、天与山、山与水相接相融的光泽,又岂是我一个小小的人类所能描绘得出来的。我除了感叹造物主的伟大,便只能静静地珍惜这眼前的恩赐了。
作协的朋友们像孩子一样,蹦着跳着就进了茶园。我与镇长还有何总在茶田边的桂花树下一边喝茶,一边闲谈。
竹芳茗茶茶园,又名何阳生态茶园,由何总的父亲省劳动模范何立军先生于2001年开创,园区面积300余亩,总投资近千万元,主要生产毛尖、绿茶、红茶、山茶油以及原汁蜂蜜等。茶园依山傍水,气候相宜,其产品香味醇厚,得到广大客户赞赏,并获原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同志亲笔题词“竹芳毛尖”。
通过闲谈得知,何总曾在海外留学,学习商贸,学成后归国返乡,创办了湖南何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周坊村原是省级贫困村,当地村民人均收入不过千元。公司的创办,为附近10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谈到茶园的创办,何总还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插曲。他说,“这里原本是计划办一个砖厂。其实我们这里,办砖厂的投入和效益,要比办茶园好得多。”说罢,他指了指眼前的茶园,眼中尽是一片闪亮的光。
我万分庆幸,不然哪有我们今天的茶缘。我甚至不必再问何总归国创业的原因。
他乡纵使千般好,怎及故园一片青。
望着远处的青青茶园,自由飞舞的蜜蜂,散养闲逛的土鸡,在茶园里辛勤劳作的人们,还有肆意欢笑的作家朋友们,这是怎样一幅生动而和谐的山水人文画卷?
看着他们,我仿佛看到了几千年来朴实善良的劳动人民。看着他们,我更是看到了一条勤劳致富的康庄大道。
这时,一直忍耐着的老天爷终于打开了闸门,大雨瓢泼而下,又给这绿意葱茏、春意盎然的天地间,洗出一抹更亮更青的颜色。
这天地仿佛一个天然的大茶壶,我们就是这壶中的茶叶,雨水就算是其中无根的茶水了。经岁月的煎煮,又将煮出什么样的人间美味?
我不由得痴了,心中念念有词:如澄碧水映春浓,偏爱其间最嫩丛。天地为壶煎翠色,诗情更与意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