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石斛:峭壁上的“仙草”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金水

    铁皮石斛,属天门冬目兰科石斛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茎如青铜古剑覆满霜痕,故得“铁皮”之名;古时被称作“仙草”。石斛可分为黄草、金钗、马鞭等数十种,铁皮石斛为石斛之极品。古话云“北有人参,南有枫斗”,其中“枫斗”即指铁皮石斛,早在14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和400多年前的《本草纲目》等古典中药书籍中,就将野生铁皮石斛列为药材之中的上品。野生的铁皮石斛主要分布于湖南、云南、贵州等地,在炎陵县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长有野生的铁皮石斛。这里科普的为野生铁皮石斛。

    小巧而有特点

    铁皮石斛为附生植物,肉质茎直立或悬垂,圆柱形,长9—35厘米,粗2—4毫米,不分枝,具多节;叶二列,纸质,长圆状披针形,边缘和中肋常带淡紫色。总状花序常从落了叶的老茎上部发出,具有2—3朵花,花期3—6月。长不过尺余,节间膨大如竹,表皮灰白像蒙着一层铁锈。叶片窄长,边缘带紫晕,如浸过晚霞的玉簪,枯萎后仍紧抱茎干,化作褐色的薄纱斗篷。

    铁皮石斛看似不太起眼,小小的,不像杜鹃或七叶一枝花那样鲜艳美丽,但是很有特点。春日里,叶腋处抽出淡黄色鲜嫩的花枝,花朵不过拇指大小,却似一个玲珑的小灯盏:三枚萼片小巧透亮,边缘和中肋常带淡紫色,花序轴回折状弯曲,很好看。

    喜湿润环境

    在炎陵县海拔一千多米的深山之内,野生铁皮石斛多生长于山中湿润的岩石崖壁,它们避开骄阳,独享清新的晨昏雾霭。野生铁皮石斛忌干燥,在阴湿环境下生长得更良好。

    它们也喜欢附生在大树的枝干上,在百年南方红豆杉、樟树的强健虬枝上,苔藓为其铺就绒毯,枝叶替它掩去行踪,野生铁皮石斛就隐居其间。它们也常在山泉旁边,用溪水日夜浸润根系,岩隙渗出的矿物质也为它的生存提供了珍贵的营养。由于生存条件艰难,铁皮石斛不得不进化出更发达的气生根,将须根紧紧附着于石壁砂砾上吸收岩层水分和养料,在没有土壤的环境下,能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这些隐士般的植株,常与蕨类植物,以及石仙桃、石豆兰等附生兰为邻,共同缔造了一个雅致而隐秘的生态体系。

    野生产量极为稀少

    铁皮石斛的存续,是一部与自然法则相抗的史诗。野生铁皮石斛常年受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是森林中的植物精灵,古人常悬索崖壁或射箭采集。它的种子细小如灰尘,需借特定真菌牵线,方能萌发成苗。长成寸许茎干需耗时五载,开花更要待七年风霜,由于它的生长条件十分苛刻,野生产量极为稀少。

    《本草纲目》中记载:铁皮石斛“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定智除惊,轻身延年。”野生铁皮石斛有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抗肿瘤、降血糖等作用,所以长期遭遇过度采挖,致使野生资源濒临绝种。一种植物的凋零,可能断送一个种群的未来;它的存在本身,就是自然写给人类的情书。希望大家多多珍视它们的存在。

    温馨提示

    珍稀植物很宝贵,禁止采摘、伤害、出售、收购国家保护野生植物。如有发现采摘、伤害、出售、收购保护野生铁皮石斛等珍稀野生植物,或侵占、破坏其生长环境的行为,请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举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