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英摄影作品《构建意志》组图中的作品,皆拍摄于株洲。
郁剑
第一眼看到李晓英的作品就让我眼前一亮,一种梦幻大片的感觉,迸发出一种激情,它让人好奇作品是怎么样形成的,吸引你去细细品味作品表达了怎样的内涵。李晓英拍摄的《构建意志》是由烟筒、钢梁、攀梯、启动架、车轮等无数个小符号组成的。在符号学中,最小的意义单位是“符号”。从理论上说它们是分离的,而在实际交流和展示中却捆绑在一起。组成每一个符号的第一个部分是“能指”,即一个图像物体本身;第二部分则是“所指”,即这个物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但涵义是不确定性的,每个人因职业、年龄、修养、性别的差异而不同,随着时代的变迁、大众对世界认知的改变和深入,又会赋予新的引伸喻意。因而,欣赏李晓英的作品能感觉画面的抽象化和概念化充满了丰富的内涵。
作品的构建、叠变、重组是艺术家在长期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想象力的表现。艺术的构建、叠变、重组不是艺术家随心所欲地改变现实,也不是对现实的歪曲。而是艺术家根据当代思潮、现实意义去进行的艺术加工,是一种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的艺术真实。艺术的构建、叠变、重组是在现实的基础上,依据形式美的创意和深沉内涵的需要进行概括、提炼、取舍、压缩、夸张,从而达到一种简洁、鲜明、装饰的艺术效果。
在艺术史上,非具象绘画的创始人蒙德里安作品的特点就是把看似简单的几何元素建立成普遍的价值观和美学;他认为“纯粹实在”只能通过“纯粹造型”来表达。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劳申伯格的混合艺术则利用废品、实物、照片等组成画面,再用颜色作些拼合或涂绘,其目的是要打破传统的绘画、雕塑与工艺的界限,把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东西,将“艺术和生活无差别”、“反抗艺术精英化”的思想贯穿到自己的创作中。同样,李晓英的《构建意志》把现实中的现代工业、城市结构符号化后进行构建、叠加、重组,形成新的形式和内容。在她看来: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行为方式、个人空间、公共空间、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发展模式都在不断变异,都会留下创伤或辉煌的印记。她把这种印记以一种影像构建的方式进行记忆式呈现,从视觉上营造局促、窒息、狭窄、期待和反常态的色彩,通过这种隐喻的摄影语言表述进行释放。
艺术家对结构的处理,总是从一定的美学观点出发,努力创造出与内容相适应的完美的形式。艺术作品的结构体现出艺术家独特的美学观点和审美趣味,尤其是艺术功力。艺术家进行结构工作时,必须掌握变化统一的美学规律,力求独创,避免雷同。叠加的技法是一个摄影基本技巧,也出现在众多摄影家的创作中,技法是永恒的,创新也是永恒的。摄影家李晓英凭借自己的审美修养和创新思想,物物相加、以物拟人、托物寄情,表现出她独特的创意构思、对艺术精湛的理解以及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深层反思。
在李晓英的艺术创作生涯中,她不断地在探索如何重新审视和运用符号概念与形式的表现。这在她早期的《湘西的心灵》等系列作品中就体现了她的这种求新的探索精神。相比之下,李晓英的《构建意志》系列作品的形式更加当代、更宣扬、视觉更新颖,表达的思想更深邃、更让人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构建意志
李晓英
《构建意志》这组作品所拍摄的题材,大部分取材于湖南株洲工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痕迹,也有许多我平时积累的工业影像素材。从艺术的角度看,这些管道、机器、塔架就像是一个个构成的艺术元素。工业的新旧交替与重组优化在我眼里就像是一个个符号的交替和组合,我认为这些表征是“有意味的形式”,有其深邃的内涵。因而我采用影像的分离、拆散、重叠、拼贴来进行艺术重构。这些作品虽说没有原来我所创作的弱光摄影作品那么强烈的光影视觉感,但这是另一种主观感受。
符号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这些符号具有一定的思想含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又赋予了这些符号新的引伸喻意。创作这样一组作品,意在通过一种符号表意的方式,从历史与现实交织的语境出发,重新审视符号概念与表现的形式探索!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人们的行为方式,个人空间,公共空间,思维方式以及社会发展模式都会留下种种印记。我把这种印记以一种影像叠加的方式进行多维度压缩,从视觉上构建局促、窒息、狭窄、压抑、期待和反常态的色彩,通过含蓄的隐喻,展开情感释放。这组作品命名为《构建意志》,彰显了意志在存在中的意义和力量,是我个人的情绪记录和艺术意志与艺术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