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放鸣
攸醴边境的大山,是我党大革命时期的攸北农运根据地,那里有一位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伟大英雄杨韶华。
1894年,杨韶华出生在醴陵贺家桥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迫于生计,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出继给攸县坪阳庙乡黄公村大雅组贫苦农民杨庭兰为子。
1927年,醴南的贫苦农民,为策应秋收起义,纷纷揭竿而起,先于攸县举行声势浩大的农民大革命,他们到处打土豪、斗地主、建农会、分田地。杨韶华看到老家贺家桥乡这派喜人的革命形势,毫不迟疑地回到家乡,投身到这滚滚的革命洪流中,成为醴南农军的一名坚强战士。
他带领农友伐松造炮,架炉造刀,武装革命队伍,并融入攸北农军大队长刘迪生领导的农军大兵团作战。1928年3月,国民党调集重兵大举进攻,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农军惨遭失败,杨韶华只好转到与之毗邻的株洲县长冲乡的深山老林中伺机行动。
敌人无法搜捕杨韶华,就对其家庭残酷报复,将他家的一栋茅草房烧成灰烬,迫其妻儿无家可归,又窜到他的贺家桥老家,将其亲生父母和兄弟姐妹五花大绑,押到镇上威胁说:“如不交出逆儿,诛杀全家!”杨韶华闻知后怒不可遏,只身走出深山老林,大义凛然地冲到镇上喝令反动派:“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一切与家人无关,要杀要剐冲我个人来!”就这样,那天下午,杨韶华被攸县“清乡团”从醴陵“押回”攸县的坪阳庙老家,地方反动“团长”摆出一桌丰盛的餐宴,企图用糖衣炮弹“招安”他,可杨韶华坚决不吃这老狐狸的那一套。
1928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上午,反动的“清乡团”只好押着杨韶华到彤岭大山的罗家桥头斩首。一路上,他英勇不屈,视死如归,不断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土豪劣绅!”“穷人起来闹革命!”等革命口号。
来到罗家桥头刑场,他面对杀气腾腾的刽子手和明晃晃的砍头屠刀,面不改色,大声高呼:“共产党万岁!”“农会万岁!”喝令反动派:“来吧,怕死的就不是杨韶华!今天杀了我,18年后还是一条好汉!”最后,反动派终于残忍地割下了杨韶华的头颅……
十年后的一天,在大雅瀑布水帘下的黑洞里,两个灰色的皮箱被人发现,在洞中滴水的长年累月侵蚀下,皮箱已经严重腐烂,翻开一看,竟然是满箱的“官金”纸币,其中大部分已经严重腐烂!后经证实,这是杨韶华生前的皮箱。
原来,1928年春节前后,随着攸北农民运动的蓬勃兴起,各地农会的广泛建立,实行“一切权利归农会”。杨韶华通过清算土豪劣绅经手地方公款掠取的非法收入,以及转置族祠的积谷财产、战场缴获归公、农会会员入会会费等,为农会开辟了许多经济来源,杨韶华也成了农会的“红色管家”。对于所有的资金,他订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收支记账监督,分文不予私用。革命失败后,他为了党的革命大业日后“东山再起”,将两大皮箱旧时纸币,秘密转藏在大雅水口悬崖峭壁上的岩洞里,避免了落入敌人虎口,也没告诉家人。随着他和其他两个核心人物的牺牲而无人知晓,便腐烂在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