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川(右2)累计促成就业484人,为就业困难群体点亮希望之光。 记者/杨如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如
通讯员/杨资鑫
在株洲天元区群丰镇,有这样一位就业服务专员——她不是猎头,却让数百人找到工作;她不是企业家,却为数十家企业解了燃眉之急。她的名字叫袁小川,累计帮助484人找到工作,其中62%是45岁以上群体,她是天元区的“推岗达人”,是就业困难群体的暖心“摆渡人”。
精准匹配:每个求职者的长处都值得被看见
“没有不适合工作的人,只有没找对的位置。”4月8日清晨,在天元区群丰镇精准就业服务站,袁小川边整理求职档案边说道。她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辖区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者信息,这个动态更新的“就业数据库”已促成484人次精准匹配。
何新谷是袁小川众多推岗成功者当中的一员。袁小川在一场招聘会上见到何新谷,“他拿着简历,一家企业一家企业问询,一见到他的手有残疾(右手没有手指),没有企业愿意收下他的简历。”
了解何新谷情况后,袁小川打开她那记载着各种就业信息的笔记本,匹配到一个保安的岗位,推荐他去株洲德熙行汽车贸易有限公司面试保安。
何新谷仍清晰地记得:“当天上午11时面试,11时30分就面试成功了,包吃包住还有五险。”他说不出有多兴奋。
何新谷说:“我找工作找了一年多,到处碰壁,以为这辈子难找工作了,没有想到56岁了,袁专员还帮我找到了一份有社保的工作。”从二级残疾人到拥有社保的企业员工,何新谷的蜕变印证着袁小川的服务理念。在她看来,每个求职者的长处都值得被看见。
解困密码:让就业困难群体看见生命里的光
袁小川经常走访企业、乡村,了解就业困难群体的需求。今年63岁的尹运华,袁小川帮他在一家山庄找了帮厨的工作。“城里工厂嫌我老,袁专员就介绍我去山庄做帮厨,现在有时间还帮他们种种菜,很充实。”尹运华说。
袁小川还帮二孩宝妈按下“职场重启键”。“6年时光,足够让一个职场新人成长为骨干,也足够让二孩妈妈与社会彻底脱节。”当家庭重担突然压来,陈成发现自己简历栏的职业空窗期竟比工作经历还长。
“你看会务工作,既要细心又要亲和力,不正需要你这样能把俩娃都带好的能手吗?”在袁小川的鼓励和推荐下,陈成在镜前反复练习自我介绍,提升自信,并在一家酒店找到会务工作。
从“手心向上”的家庭主妇到月薪4000元的会务专员,陈成的逆袭证明:真正的就业帮扶,是让迷茫者看见自己生命里的光。
袁小川得知一家新开业的超市需要招聘大量的服务员后,她迅速带领37名女性去面试,最后有20多人面试成功。面对企业不愿录用45岁以上群体的现实困境,袁小川厚厚的笔记本,就如同一个“零工岗位数据库”,将就业困难群体与超市理货、学校保洁等灵活岗位精准匹配。
无数个日夜,袁小川走遍辖区每家企业;无数次对接,她让岗位需求与就业期盼精准碰撞。当问及秘诀,这位全区“推岗冠军”的回答朴素却有力——“我就是个牵线人,把企业的‘急难愁盼‘和群众的‘所思所想’记在本上、放在心里,剩下的不过是多跑几趟腿、多打几个电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