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明确新一年改革施工图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正明

    近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市委深改委2025年工作要点》《市委深改委2024年工作总结报告》等文件。2024年株洲改革工作做得如何?今年工作重点有哪些?

    去年怎么样

    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去年,我市对照中央改革部署和省委改革要求,聚焦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和“项目攻坚年”“创新成果转化年”活动中存在的堵点卡点痛点问题,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扎实推动88项改革任务落地。

    “改”得怎么样?会议用三个关键词总结——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近两年,清华博士组团来株创业的故事为人津津乐道。在株洲高校科技成果对接活动清华大学专场上,王智权与其他三名清华博士校友,看中株洲在新材料方面的产业基础和配套,便南下创立清皓普众。得益于株洲良好的产业生态,以及各部门“一站式”“个性化”服务加持,如今清皓普众已在株洲建成两条高性能树脂渗透陶瓷类复合材料生产线,月销售额近400万元。

    清皓普众是株洲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结出的“硕果”之一。去年,株洲大力开展“创新成果转化年”活动,以举办活动链接资源、以项目落地推动闭环,建设株洲科创基金港,完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贯通融合,全年落地创新成果转化项目124个。

    不仅如此,去年株洲持续推进服务企业“一降一升”行动,实施园网共建,降低园区企业用电成本1.34亿元,重构“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体系,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率降至13.9%;持续深化“一把手”走流程改革,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行政审批事项实现法定时限提速率78.36%,申报材料平均精减15%;深入实施“动力党建”工程,合泰富家垅片区探索推进党建引领重点片区“联建共治”经验做法获新华社等央媒推介……一批有分量的改革成果相继涌现,株洲12项改革获国省推介,8项改革获批国省试点。

    今年这么干

    谋划铺排了147项具体改革事项

    今年,株洲聚焦“三个年”活动,坚持小切口破题,紧扣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问题、重大项目支撑不足落地不多投资进度偏慢等问题、开放型经济短板问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9个方面问题,谋划铺排了147项具体改革事项。

    比如,在面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供需精准对接不够等堵点卡点问题上,我市明确要在完善高校院所成果转化落地闭环机制、健全创新孵化平台和服务体系、完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机制、深化教科人一体机制改革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具体来看,将加快建成和实体运行中南大学科技园株洲园、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平台;组建孵化服务团队,建设一支高水平技术经理人、创业导师队伍,构建“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接力服务体系;开展“先用后付”“先投后股”改革;出台新人才政策及配套措施,引进培育AIGC产业人才十条措施,等等。

    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我市将加快推进株洲高新区统筹主城区园区发展,完成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任务,推行与考核挂钩的绩效薪酬浮动制度,承担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等主责主业的内设机构不低于70%;出台特色“园中园”认定标准,进一步做大做优北斗产业园、硬质合金产业园、中车零碳产业园、天元工业软件园,新培育超材料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中园”;加强园区厂房、孵化器租赁市场监管,破解“二房东”问题。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株洲将以降成本为核心营造企业“敢投”的环境,完善多式联运布局体系,实施新一轮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三年行动,实施“一链一策”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支持各县市区、各产业链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定制覆盖产业全链条的营商环境“一业一方案”。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在构建连环债清偿机制、产业投资体系改革、构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创新“一江八港”智慧监管机制、国企改革、项目攻坚、对外开放、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推出一批改革创新举措,更好地破难题、促发展。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