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同频:将爱国情怀深植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之中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颜利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爱国情怀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其培育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家教作为人生的第一课堂,家风作为家族传承的精神纽带,在爱国情怀的培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价值观多元碰撞的当代社会,重新审视家庭、家教、家风与爱国情怀的逻辑关系,既是赓续中华文明根脉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新时代精神共同体的现实需要。

    一、家庭为基,厚植爱国情怀的土壤

    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家庭,作为个体成长的摇篮和情感的港湾,是爱国情怀形成的最初土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启蒙性、浸润性和持续性作用。

    好家庭是爱国心形成的萌芽沃土。《周易·家人卦》以“正家而天下定”开宗明义,揭示家庭伦理与国家治理的同源性。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唐代《太公家教》记录了普通家庭如何通过“忠孝”训诫完成价值启蒙。历史长河印证了:一个充满爱国氛围的家庭,能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使其在心中种下爱国情怀的种子。一个充满爱国情怀的家庭,能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国家的伟大与荣耀,从而激发其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

    好家庭是爱国情共鸣的心灵琴弦。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是爱国情怀共鸣的桥梁,这种爱国情感共鸣,能够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家庭成员共同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家人们共同观看爱国影片、讨论国家大事等,增进情感联系,激发情感共鸣,加深相互理解与支持,使爱国情怀传递、升华。

    好家庭是爱国梦铸就的璀璨星河。家庭是梦想启航的地方,也是爱国梦铸就的基石。树立远大理想,规划家庭愿景,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讲述家族历史、传承家族精神,让孩子明白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的决心和勇气。

    二、家教为要,播撒爱国情怀的种子

    好家教是播撒爱国情怀种子的关键,促进家庭成员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好家教要注重日常教育的渗透。家庭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教育契机,点滴渗透,润物无声。清明祭祖时讲述家族先贤的家国故事;中秋团圆时品味“天涯共此时”的文化认同;春节守岁时感悟“家是最小国”的深刻内涵;旅行时对历史遗迹的探访;观影时对英雄人物的共情……这些碎片化的生活教育,正在编织青少年认知国家的意义之网。

    好家教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上海“00后”女孩张鑫圆通过家庭对话,将祖辈的抗美援朝记忆转化为数字艺术作品,在B站获得百万点击,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化传承”;深圳“云端家史馆”项目通过区块链技术,将家庭红色记忆铸造成不可篡改的数字遗产;浙江“数字家训”小程序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年轻家庭生成个性化育人方案……这些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借助技术手段实现价值传递的升维。

    好家教要强化情感共鸣与体验。爱国情怀的培养需要情感共鸣与体验的支撑。父母教养、家庭互动、家庭沟通、家庭情绪表露的氛围,都是促进孩子爱国情怀培养的重要因素。参与社会活动、志愿服务、文化交流,在实践中感受国家的温暖与力量,从而更加坚定其爱国信念。

    三、家风为魂,绽放爱国情怀的花朵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家风,能够影响一代又一代人,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保持对国家的热爱与忠诚。

    好家风注重营造爱国氛围。一个充满爱国氛围的家庭,能够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家长应注重家庭文化建设,如悬挂国旗、张贴爱国标语、讲述国家历史、举办家庭爱国主题活动等,使爱国情怀成为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家风注重树立榜样力量。树立良好的榜样力量是培育优良家风的关键路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曾国藩家训等都是良好家风的典范,这些典范展现了卓越的智慧,提供了可模仿的道德标杆。学习家庭教育的典范和身边的爱国榜样,用言行举止传递爱国主义的精神,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下,无声地塑造着爱国情怀。

    好家风注重践行爱国之责。爱国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深化认知,让爱国成为“看得见”的价值观;产生情感共鸣,在仪式感中培育家国情怀;养成行为习惯,将爱国转化为日常实践。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策划家庭爱国活动、负责节日活动准备等,把“国家”这个抽象概念转化为孩子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活实践。

    【作者单位: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本文系2024年株洲市社科评审委员会课题专项研究成果(编号:ZZSZ20243)】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