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忠彪
作为学习型大国建设的重要实践载体,社区教育如何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应有功能作用,这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运用社会生态系统思维方法,以社区教育与社会治理内在关联为逻辑基础,以功能生态体系构建为目标指向,探究社区教育功能适应社会治理的作用机制,为推进社区教育治理功能发展打开了新的思维视域,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社区教育治理功能生态体系是指在社会建设时空场域内,社区教育各要素与社会治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功能整体。这一语境深刻蕴含着要素主体完备性、要素构成关联性、要素互动集约性的生态构建理念和系统运行规则,是当前推进社区教育治理功能发展的理论支点和行动依循。
一、树立要素互补的生态理念,深化社区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生成逻辑
明确社区教育“教育+治理”的角色定位。在政策层面上,明确社区教育是“社会治理共同体”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手段和载体,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处于参与、从属、补充的主体地位,要避免把社区教育当作社会治理的“万能者”,防止社区教育“治理越位”。在操作层面上,要明确社区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独特身份,规定社区教育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专门责任,防止社区教育“治理缺位”。从而使社区教育治理主体地位由模糊到清晰、由抽象到具体,保证社区教育社会治理地位的合规性、合理性。
强化社区教育“个体+社会”的功能取向。加强社区教育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一体化建设,使人的全面发展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目标进一步紧密协同。锚定“铸魂育人”教育目标,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社区教育全过程,增强社区教育在社会建设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坚持“以文化人”教育理念,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品质,形成居民幸福、家庭文明、社区和谐的基层治理文化;强化“社会整合”教育效能,发挥社区教育利益调节、情绪疏导的载体作用,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助力基层社会系统正常运转、社会秩序有效维护。
突出社区教育“柔性+刚性”的作用规律。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元共治社会治理体系,需要同时运用刚性措施和柔性手段综合施策。社区教育适应社会治理这种“刚柔并济”的治理特质,一方面要坚持主体人格塑造、社会风尚引领、意识形态建设的柔性治理方向,凸显社区教育社会治理行为个性化、人文化、灵活化特点。另一方面要注入法治引领的刚性治理理念,强化社区教育价值目标的政治性、组织实施的原则性、普及受众的规定性。由此形成社区教育“柔性+刚性”的作用规律。
二、构筑要素互联的支持体系,优化社区教育社会治理功能发展条件
推进社区教育与社会治理网络体系融合。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是社区教育参与社会治理的基本载体,必须以社区教育与基层社会治理“两网融合”为契机,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建设中,对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布局必须进一步优化,借鉴社区教育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推动社区教育网络布局从发达城市向发展中城市推进,从城市社区向农村社区延伸,确保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全覆盖。着力提升网络体系布局质量,大力整合基层社会治理各方资源,确保社区教育网络阵地组织设置标准化、教育活动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场地建设规范化。
加强社区教育与社会治理经费投入统筹。按照“钱随责走、费随事转”新公共管理原则,根据当前社区教育社会治理职能延伸拓展的现实要求,从根本上解决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不断加强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保障。建立健全终身教育立法体系,加快建立社区教育“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筹资为补充”的制度机制,实现政府对社区教育发展经费投入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注重社区教育和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共建。深刻把握社区教育参与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建设规律,把社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统筹规划,保证社区教育师资数量、队伍素质与社会治理需求相适应、相匹配。加大社区教育机构设置及编制配备和人员成长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着力壮大社区教育专职师资主体,畅通人才培养、专业晋升、素质提升渠道。建立社区教育从业资格认证制度,提高社区教育从业者准入门槛,确保社区教育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与社会治理需求同步推进。
三、健全要素互动的整合机制,提升社区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系统效应
建立组织协同机制。社区教育要发挥“教育+治理”的独特功能作用,必须纳入政府行政主体为轴心、多部门参与的多元共治体系中,建立起集中、统一的系统化组织领导机制,保证社区教育社会治理决策、指挥、监督、落实等环节活动的完整性、一致性和连贯性。探索属地管理、双重管理和条块管理相结合等多重管理模式,进一步构建教育行政部门垂直管理体系与街道社区各级党组织、行政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充分整合和发挥政法、维稳、民政、文化等行政部门在社区教育社会治理中的优势,形成社区教育社会治理纵横交织的网络化组织体系。
建立系统激活机制。以社区教育与社会治理要素相互为主线,以社会治理向社区教育深度赋能为重点,以社区教育治理系统效能提升为目标,建立社区教育社会治理督导推动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职能,全面推进社区教育与社会治理协调发展。通过发挥政府教育督导机制作用,有效增强地方各级各部门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自觉把社区教育参与社会治理责任目标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与考核经济社会发展和业务工作一并进行,为社区教育充分发挥治理功能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政策环境。
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建立社区教育社会治理评价反馈机制,把明确评价目标、选择评价方法、收集评价数据、分析评价结果和反馈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措施等环节要素紧密结合、贯通一体,使得社区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表现、居民反应以及教育内容、方法手段、教育环境、教育管理等诸要素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最终实现对社区教育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的统一,切实增强社区教育社会治理功能生态体系的整体效能。
【作者系株洲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教授级高级政工师,本文为2024年度株洲市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社区治理视域下社区教育治理功能衍生及生态构建研究”(项目编号:ZZSK202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