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在清明节来一场生命教育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戴 凛

    在这个清明小长假里,不少家庭带着孩子踏青扫墓,感受传统文化。其实,清明祭祖,不仅是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也蕴含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如今,青少年的阅读量明显增加,尤其是通过电子产品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与知识,但是各种繁杂的网络文化、文学,让孩子们对生命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比如有的青少年在网络作品中写道“我受不了练钢琴了,不想练了,都想自杀了……”“我并没有摔到地上,却坠入了一个绚丽无比的隧道里”。还有的穿越、玄幻作品中写道,主角死亡后穿越到了另一个神奇的空间,或是死亡后化作了一位仙人……引得一些思维尚不健全的青少年“想入非非”。

    有学者指出,4岁左右的孩子已开始形成死亡概念,若缺乏正确引导,易产生恐惧或漠视心理。因此清明节的庄重氛围,恰好为破除死亡神秘感提供了契机。如果能结合祭祖、扫墓活动,适时对孩子开启一场温暖的生命教育对话,有助于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理解家族传承的内涵,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学会珍视当下。或者在踏青时,引导孩子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和生命更迭,让孩子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敬畏生命、热爱生活。

    清明节的生命教育,不仅是告诉孩子“人会死亡”,更是引导他们理解“生命珍贵”,在于体验爱和价值。作为家长,还可借此机会与孩子共同书写家族故事,制作“生命记忆册”,这些温暖的实践,将成为滋养孩子心灵成长的养分。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