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星平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在这个春风和煦的日子里,如何以更文明、更环保的方式祭扫,成为我们共同的责任与思考。
市民政局、市文明办等部门近日联合发出倡议,倡导以文明、绿色、安全的方式祭扫,让传统节日焕发清新气象。此举绝非对传统习俗的摒弃,恰是对文化精髓的传承与发展——往昔,焚香烧纸虽为亲情寄意,却也让环保隐患暗生,当下时代呼唤更为持久、绿色的情感纽带。如今,一束素菊可寄芬芳哀思,一株翠柏能喻生命长青,云端家书跨越时空传递心音,家族共话让祖辈精神生生不息。这些文明环保的祭扫方式,让追思更显真挚。
株洲福寿山庄连续五年开展“纸钱换鲜花”活动,用三万余束鲜花替代传统祭品,让墓碑前的芬芳成为最温柔的告白。这一成功实践,无疑为文明祭扫的可行性立下生动注脚:既留存庄重仪式感,又将生态理念深植人心。
文明祭扫的本质在于对生命全程的敬畏与尊重。厚养礼葬理念倡导双重关怀:生前重亲情陪护,身后崇生态归葬。这种生命实践既可减轻家庭负担,又彰显绿色发展的文明自觉。
文明祭扫新风的培育需要全社会协同发力。党员干部当以身作则,以简约祭扫彰显责任担当;殡葬服务机构应创新便民举措,让“云祭祀”“代客祭扫”等新业态温暖人心;每位市民都应成为文明火种,用一束鲜花代替爆竹,以一次植树寄托哀思,让千万个文明选择汇聚成绿色潮流。
清明不仅是追思的刻度,更是文明的量尺。让我们以文明、环保的方式祭扫,共筑清明文明新风尚,让缅怀之情更加深沉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