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垄村看花记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山垄村百亩黄桃园盛开的桃花

    谭林芳

    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

    它的样子,或许都源自于东晋诗人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那是一个曲径通幽、别有洞天之地。

    它的美好,或许在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那是一个与世无争、返璞归真的“理想国”。

    春日,走进炎陵县霞阳镇山垄村的百亩黄桃园,就是一个袖珍版的“桃花源”。

    从炎陵县城出发,沿着省道S205行驶十来分钟,在一处名为“山垅村”的路口往左拐,沿着更窄的通组道路再行驶三五分钟,便驶入一个宁静的小村子。

    这个村子三面环山,房屋大多数是新建的独栋砖瓦房,白色的外墙,淡蓝色或红色的屋顶,错落有致地散布在山脚。门前屋后,都种有成片的黄桃树,间或亦有几棵奈李树。为数不多的几丘水田,成为一种点缀。农人们放养在水田里的白鹅、麻鸭,与在黄桃树下觅食的鸡群,还有恣意追逐的猫儿、狗儿,如同悦动的音符,给这方静谧的田园奏响了流动的乐章。

    花开的时节,这个小山村最是让人沉醉。

    还在冬末的时候,奈李花就悄悄在枝头团成花骨朵,只待气温升高到适宜的温度,就无声无息地绽放开来,起初,是一朵两朵,给人一种“花开了”的惊喜;不出几天,便缀满了枝条。

    黄桃花,似乎和奈李花约好了,你方唱罢我登场,但两者次第开放,也不会全然错过。当满眼望去,满村都是一片殷红时,那份昂扬向上的生机勃勃,那份尽情绽放的无拘无束,似乎形成了一种力量,让整个村落都氤氲在“又是一个丰收年”的愉悦里。

    房屋在“桃红李白菜花黄”的掩映下,更显宁静和安稳;农人们往来其间,锄草、耕作,更显安居乐业的从容。游人步入其间,很快就能安静和放松。举目四望,这样的田园,不就是记忆里的“乡愁”吗?

    越是年纪增大,越是能够感受到这片桃林、这个村落带来的美好。

    年少时,我们不也有过在花树下追逐嬉闹的印记吗?或许,那是村口的大柳树、板栗树,又或者,那是最常见的橘子树、李子树,或是那些无名的迎春花,散落在田间地头,当春风中夹杂着阵阵花香,便让人心中生长起“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希望和斗志,所有美好的愿望也在春天里被种下,渴望用尽一生去追逐,去实现。

    年轻时,那一片桃林,或许就是爱情的见证。《诗经 国风 周南》中写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代表的是青春活力,是朝气蓬勃的样子。正值青春年华的一对新人结为夫妇,那样浓烈的爱情,那样强烈的对于和美幸福家庭的期许,千百年来,令人向往不已,是一生最大的幸福。

    年老时,那一片桃林,或许就是身心休憩的家园。立足于世,谁不是为了“碎银几两”而奔波。一旦身处其中,便不得不阅览人性的真善美,遭遇人生的假恶丑。待自己一路披荆斩棘,风雨兼程,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也已经垂垂老矣。

    此时,若能回到乡下老家,扎根在田野里,如同陶渊明一样,回到他心心念念的桃花源,在老屋门口的小院里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闻一闻晚风的味道,或 和几个热爱农村的老人,一起做伴,“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那多好啊!

    有句诗是这样说的:“生命是一万次的春和景明。”在谋生和谋爱的人生旅途中,保持善良,形成属于自己的“锋芒”,那么人生不管经历过怎样的起起落落,总会清澈且明朗。

    所以,这一生,心中若有桃花源,便随处可遇水云间,匆匆走过半生风雨,还有半生夕阳西下。

    这个春天,来炎陵看花吧!就去霞阳镇山垄村,或去别的村,探访近在咫尺的“桃花源”,在桃花盛开的黄桃园里,卸下一身疲惫,给心灵片刻自由!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