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故乡竹笋香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汪小科

    母亲从老家打来电话,说今年春天雨水足,咱家后山的笋又冒了不少,想给我捎点。忽然间,关于故乡的一些记忆如同湖面上的波纹,在我的脑海中荡漾开来……

    从前,在老家的时候,每逢春雷、春雨过后,母亲就会拎起竹篮,拿起铁锹,拉着我往后山的竹林里跑。

    母亲说:“挖笋得趁早!越早越甜、越早越脆。”每次,只见她“咔嚓”几下,一根根的竹笋就被拔了出来,而我使出浑身力气也拔不出笋。有时,好不容易拔出一两根,由于用力过猛,就一屁股摔倒在地上,疼得嗷嗷叫。母亲顾不上安抚我,低下头又是一阵摸索。不一会儿,她竟从我屁股蹲儿下又发现了一根大竹笋。接着,她从笋尖周边开始轻挖,凭眼力和手感掌握着方向及力度,直到将笋体完整取出。挖完笋后,母亲还不忘将土回填到笋坑中,说这样可以保护竹鞭,以便来年继续挖到新笋。

    这挖笋、护笋的本事,我自是赶不上母亲。后来,她挖到哪儿,我就陪着她“侦察”到哪儿,不断寻找地面上的突起处或小土堆。常跟着母亲上山挖笋,对那些尖还未露出土面的笋,我也探得仔细。知道那些都是鲜笋,怕“走宝”。这一路下来,我们的足迹踏遍山林,汗水湿透衣衫,全程配合默契,收获颇丰。回家路上,我和母亲手挽着手踩过泥泞的小道,迎着清风,哼着小调,仿佛把春天的美好都揽进了怀中……

    到家后,我们倒出鲜笋,去壳、清洗、切片。随后燃起灶火,先将笋片放入锅中,用水煮开,去除涩味,再和着猪肉一起爆炒,或与腊味同蒸、与鲫鱼同炖。当肉味渗透笋身,笋的鲜味四散开来,那撩人的气息,就连邻家的小黄狗都会忍不住被吸引过来,淌着哈喇子,围着灶台来回转悠。通常,还没等到菜上桌,我就会先尝几口,解过馋、开过胃以后再坐到餐桌前,细细地咂摸那鲜灵之味,一口气吃下几大碗白米饭。母亲见我馋不可耐的样子,一边往我碗里夹菜,一边笑着说:“多吃笋,长高高!”

    有吃不完的鲜笋,我和母亲就会将它们烘烤或晾晒,制成笋干,延长保质期。待到下次食用前再用温水泡发,与肉同炒、同炖。这时,在火力与油脂的作用下,笋干会吸饱汤汁,外观更润、口感更滑、味道更香。这样一来,春天挖到的笋,经过细心地处理就可以吃遍四季。即使在寒冬里,发一碗笋干,炖一锅笋干红烧肉,也能尝到一抹春天的鲜味。

    眼下,这些故乡的“笋味”记忆,随着母亲的一通电话又被唤醒了。我仿佛又闻到那清新的竹林气息,混合着泥土的芬芳,穿越时空,扑面而来。耳边也回响起挖笋时与母亲的欢声笑语,以及那竹篮里的春笋相互碰撞,发出的脆响……

    这些年,在城市中吃惯了从超市里买来的真空笋,我竟将旧时那些挖春笋和制笋干的乐趣忘在了脑后,也再没有尝过地道的笋香味了。于是,我在电话里对母亲说:“给我捎一袋现挖的春笋吧!我让家人都尝尝鲜,顺便也和他们讲讲挖笋的故事,讲讲如何能让春笋吃上四季,让那些珍贵的记忆一直流传下去……”

  • 上一篇
  • 下一篇